青年干警是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力量,是法院的未来。在江城法院,有这样一群青年干警,他们以“青枫社”为名,以法治为笔,在司法为民的画卷上勾勒青春印记,展现青年法官的使命与担当。
“青”:青春之光,散发精益求精的蓬勃朝气
“青枫的‘青’代表青春,象征着青年法官的朝气与活力。”青枫社社长唐铭鑫说。在青枫社,青年干警们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活跃在案例写作及学术讨论的第一线。
青枫社成员撰写的案例及论文中共有126件典型案例在人民法院报、南方日报以及省、市法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报道。其中,1篇案例在全市基层法院率先入选案例库,2篇论文获全省法院第三十五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3篇案例被推选参评全国法院系统年度优秀案例,多篇案例及裁判文书入选阳江法院精品案例及精品文书;1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6个案例被人民法院报、省法院微信公众号等省级以上平台采用,2个案例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1篇调研报告获评全省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7个案例获评全市法院精品案例,2篇文书获评全市法院精品文书。
“我们不仅要办好案,还要让案例‘说话’,传递法治温度。”青枫社的成员表示。
从笔尖到镜头,青枫社发挥青年人敢于打破常规的优势,以创新的形式在法治宣传工作中挥洒汗水。青枫社制作的主旋律宣传视频《灯火里的中国——让司法公正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用悠扬的歌声、暖心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担当与情怀,荣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红色经典歌曲演唱比赛三等奖。
“枫”:枫叶之韧,化作扎根基层的生长养分
枫叶经霜愈红,正如青枫社干警在基层实践中锤炼出的坚韧品格。他们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深入基层一线,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让司法服务如春风化雨。
自成立以来,青枫社组织过多场调解技能培训,青年干警们互相交流调解经验,并应用在基层矛盾化解工作中。调解案例《300多个渔排,安全了》入选《人民法院报》“指导调解进行时”专栏,并被人民法院报采用刊登;被随手拍下的《感谢法院帮我们追回了工资》作品,获最高人民法院推送,画面中农民工的笑容,成为司法为民的最佳注脚。
青枫社成员们的足迹散布多个场景。他们走进金郊小学,为学校师生送去生动的“法治教育课”;与区妇联共建家庭教育指导站,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守护屏障;到高新企业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为企业提供“点单式”司法服务,促法治营商环境优化;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引领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拍摄《法官说法》普法节目,将法律知识送达更多群众身边……每个场景都闪耀着“枫桥经验”的智慧光芒。
“社”:社团之力,凝聚法治同行的向心能量
独木难成林,青枫社以“社”为纽带,凝聚青年力量,构建青年干警的成长共同体。
丰富的内部交流学习活动是青枫社的一大特色。每季度的全员论坛上,青年干警围绕司法热点展开“头脑风暴”——从建设工程纠纷的难点剖析,到知识产权案件的前沿探讨,再到发改案件的复盘反思,思想的碰撞擦出智慧火花。除了每季度的集中交流,青枫社还持续开展讲座授课、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活动。得益于青枫社这一平台,青年干警相互学习、互助促进、共同成长。
适时开展的文体活动让严肃的法治工作充满温度。通过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女法官国际日”、诗歌朗诵晚会等活动,青枫社以“社”为核,凝聚起个体的点点微光,让团队精神闪耀在诗歌朗诵会的舞台上、女法官国际日的活动现场和每场普法宣传的汗水中。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青枫扬帆,正当其时。下一步,江城区法院“青枫社”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团结带领全院青年干警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践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南方+记者 雷怡婷
通讯员 罗家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