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夜逆行,他们只为守住一群高龄老人

广东健康头条 2025-09-24 15:51

9月23日晚上7时许,超强台风“桦加沙”步步逼近广东沿海,风声呼啸,预警不断升级。市民们纷纷加快脚步回家避风,偌大的广州地铁1号线车厢里,只有零星几名乘客。

在坑口站,陈劲龙独自上车,手里提着一个小包,里面放着换洗衣物。他的目的地不是家,而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天清晨,他必须准时出现在老年医学科病房,为41位平均年龄高达89岁的患者查房。

据气象部门预报,“桦加沙”可能在24日下午到夜间在台山到湛江一带沿海地区登陆。尽管广州实行“五停”措施,医院普通门诊暂停,但急诊、住院、透析、放化疗等服务仍正常运行。

回到科室,陈劲龙推开办公室的门,眼前那张不足1.2米宽的折叠椅,是陪伴他度过无数个夜晚的“床”。

陈劲龙办公室内的折叠椅。

陈劲龙办公室内的折叠椅。

“有重症患者的时候,哪怕不是由我值夜班,我也必须守着,就睡在这张椅子上。”他说。

那盏彻夜未熄的灯,成了患者和家属的“定心丸”。他们心里早有默契:只要看到办公室的灯亮着,就知道医生还在,心里也就安稳了。

这个台风夜,注定不平静。

晚上8时许,一位93岁的老爷爷突发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一度跌至每分钟35次,情况危急。陈劲龙立即使用药物处理,调整为乙丙肾静脉注射,经过紧急干预,患者心率逐步恢复。

9时许,一名新转入科室的70岁男患者病情加重:脑梗合并急性心梗,引发严重心衰和睡眠呼吸暂停,出现低氧和情绪不安。

由于患者家属未能及时赶到,陈劲龙紧急为他接上CPAP呼吸机,科室护士赖晓欣则整夜守护,持续安抚其焦躁情绪。凌晨时分,患者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

“还好都救回来了。”陈劲龙说得很轻,但每一个“平稳”背后,都是医护人员整夜未曾放松的观察与调整。

陈劲龙检查患者身体情况。

陈劲龙检查患者身体情况。

老年医学科与其他科室不同,这里的患者平均年龄接近90岁,大多同时患有心脑肺肾等多种慢性病,病情复杂,稍有波动就可能危及生命。

“老年人情况变化太快了,有时候药要边用边看反应,必须有人在身边盯着。”陈劲龙说。

正因如此,即便在台风天,科室仍有4位医生返岗,保障治疗和康复如常进行。凌晨6时,护士开始第一轮巡房;早上8时,陈劲龙带队查房,将41位患者一一看完。

“灯亮着,我就在。”陈劲龙说,患者和家属的一句“谢谢”带来的成就感,就是他们坚守岗位最大的动力。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魏星

编辑 冯颖妍 张茵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