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好,镇才好”的论断,在中国首个千亿工业大镇——容桂,体现得尤为明显。村居,是承载容桂超60万常住人口的生活“底盘”,它们既是这座工业大镇的毛细血管,也是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
文化是乡村的根脉,经济是乡村的底气。在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下称“百千万工程”),为激活村域经济“一池春水”,容桂没有“头痛医头”,而是握紧了“文化”这把钥匙,聚焦于人文,锚定各个村居的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让如毛细血管般的村居们,真正迸发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造IP:让村居燃起“文化魂”
不论是龙涌口村的“六宝”文化破圈,还是卫红社区活化工业遗存,让老街变“新景”,容桂正在用“文化+”为钥匙,打开村域经济提质增效新空间,让村居有乡愁味、有烟火气,更能算好增收账。
为激活村居发展动能,容桂的关键一招,是把散落的文化符号,打造成体系化的文化IP,先做出“样板”,再推广复制,让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更能参与其中、有所受益。
作为顺德第三批乡村振兴典型村的龙涌口村,在文化IP塑造方面的实践具有代表性。这个手握“龙文化、咸生菜、大头菜、姜花、桃花、竹笋”“六宝”的村落,也曾面临青年外流、文化传承断层、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
转机始于一场尝试。村党委以第三批典型村建设为契机,选择设立发展基金、成立龙晟桃乡文旅公司,搭起了“村委+基金会+文旅公司+社工”的协作机制,展开了一场品牌IP再造行动,以“六宝”文化为核心,将龙舟竞技、农耕技艺等元素和“六宝”农产品变成了系统的文化IP。

容桂龙涌口村手握龙文化、咸生菜、大头菜、姜花、桃花、竹笋“六宝”。张艳青 摄
值得关注的是,发力文旅消费,龙涌口村开发出了“春赏桃花、夏游龙舟、秋研农耕、冬品六宝”四季文旅产品,让人们任意时节都能收获特色文旅体验。
数据显示,仅2025年端午就有超1万人次赶来龙涌口打卡和体验,四季文旅产品带动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批次,“农作体验+现场售卖”模式更是助力咸生菜、大头菜等传统作物,亩均收益提升了25%。
当村里拥有文化IP后,村民们也自觉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龙涌口村孵化出了覆盖导览、餐饮、志愿服务等全链条的8支自组织,80名村民骨干合力让服务落地。“文化,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不少村民感慨道。
在曾经的土特产变成了游客们争相购买的手信、过去的老习俗也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新体验之后,更多改变在容桂的村居发生了。顺德第一批典型村细滘社区,全面梳理闲置地块,发动居民见缝插绿或平整活化为临时停车场;上佳市社区则成立了文旅公司,挖掘本土民俗,让老街区释放强引力。
当文化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故事,而是变成了可消费、可参与、可增收的活资产,容桂的村域经济,就拥有了辨识度。
融发展:文化让村居鼓起“钱袋子”
而文化要真正激活村域经济,关键在一个“融”字——融入产业、融入市场、融入民生、融入发展。
正是看到这点,容桂鼓励村居跳出“躺平收租”传统路径,以人文为切口,探索“文化+研学”“文化+电商”“文化+公益”等多元组合,打开村集体增收新思路。
“小套餐”撬动“大市场”,是容桂的巧思。此前,龙涌口村推出99元/人的“端午一日亲子游”,整合“六宝”课程、龙舟体验、慈善午宴,2天带动市集销售额增长40%;游龙市集引入了60家商户,同步开展龙舟头炮拍卖、“六宝”义卖,筹得了13万元公益资金反哺社区。

村居,是承载容桂超60万常住人口的生活“底盘”。容宣供图
“老资源”产生“新合作”,是容桂的底气。依托千亿工业大镇的产业基础,容桂积极推动村集体与本土企业牵手。龙涌口村与顺德酒厂合作开发“六宝”农产品礼盒;细滘社区通过“带资建设+园区运营”模式,打造投资额达2.86亿元的自有产业园区,股份社年租金收入超1800万元。
容桂还创新“N+20”集体资产租赁模式,使得白莲路1号(商服楼)物业带租约整体招租升级改造、容山大厦改造提升、乐善工业区改造提升等多个项目顺利完成交易,合计撬动社会资本约5亿元,预计年租金收益近2000万元。
“小切口”解决“大民生”,是容桂的初心。发展村域经济,最终要让村民受益。因此,容桂将村居的文化发展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不论是通过清理闲置地解决村居“停车难”问题,还是活化旧厂房建成文创空间,焕新消费体验,这些行动,让容桂居民的平凡生活,生动而有滋味。
容桂用实际探索证明,村居不是发展的短板,而是全域振兴的关键爆发点。只要找准文化与村居发展的结合点,让文化特色升级为竞争优势,让村域发展汇聚成强镇动能,容桂必将真正以“人文力”激活“生产力”。
9月29日,“容桂时光・美学新生”——容桂街道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将正式启幕。届时,大会将立足容桂“千亿工业大镇”“佛山文旅特色镇”“村域经济活力单元”三重属性,回应产业升级、城市提质、民生改善的多重需求,展现容桂深入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思考与行动,擘画“产业+人文+城市”深度融合新蓝图,为顺德建设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双世界级”目标贡献力量。
撰文:张艳青
设计:严经纬
阅读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