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
对于广大吃货来说
来几道爽口的凉拌小菜
无疑消暑解馋、酣畅淋漓
但68岁的王阿姨(化名)
却因为餐桌上特别喜爱的
一道清爽解腻、排毒通便的凉菜
被送进急诊监护室(EICU)
❗️❗️❗️
王阿姨病情危重
送往医院抢救时,已经陷入昏迷
出现严重的急性肝衰竭、代谢性酸中毒
病情不容乐观
什么菜这么毒?
医生检查后,发现王阿姨的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值的数十倍,虽然进行了护肝、纠酸、补液等治疗,病情仍持续恶化,陷入昏迷并出现肝衰竭。
医生从其家人口中得知,王阿姨吃的凉拌白木耳,是前一天剩下的,足足泡发了一整夜。因此,高度怀疑王女士是因吃了隔夜的白木耳,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立即对其进行血浆置换,并对症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目前,米酵菌酸中毒没有特效的解药,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来稀释体内毒素,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但如果毒素摄入量过大,基本上是九死一生。”医生说。
经过近一周时间的抢救,王阿姨才成功脱险、转危为安。
米酵菌酸
由发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
受污染后产生
毒性强烈,无色无味,耐热性极强
正常家庭烹饪方法难以消除
进食后即可引发中毒
米酵菌酸引发的中毒有以下特点:
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
症状重: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容易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致死率高:米酵菌酸中毒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且尚无明确的特效救治药物。
1、发酵的谷类制品
如我国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等,南方的糯米汤圆(放置过久后)、吊粑浆等。
2、湿粉类等淀粉类制品
如河粉、米线、肠粉、濑粉、粿条、米粉、粉丝、凉皮等。
3、泡发木耳、银耳
木耳、银耳等菌类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为原材料受到土壤中病菌污染和在室温下泡发时间过长。
1、不自制发酵米面
不要自己发酵米面类等食品。不自制发酵淀粉类、玉米面、椰浆或椰奶等。
2、木耳要即泡即食
自己泡发木耳、银耳,一般冷水泡1-2个小时就可以加工食用,最好不超过4小时,用热水泡的话时间还要更短。
3、从正规渠道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米皮、凉皮、河粉等食品,且在购买当天食用。
4、购买新鲜的食材
不买不新鲜的鲜湿粉类或湿粉条类食品,尤其是购买散装销售的湿粉类产品,要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低温储存,并在当天吃完。
5、存储要阴凉通风
选择阴凉通风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注意防潮、防霉变。发霉食物及时丢弃,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来源:健康禅城综合自浙大一院、河南疾控、佛山市场监管
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如侵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