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委副书记王绍乐: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广东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 林捷勇;程羽;陈憧炜 2025-07-11 20:27
02:06

揭阳市委副书记王绍乐: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广东智慧、中国方案

7月11日上午,广东揭阳东粤化学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正式宣告成功试产,产出的首批产品已顺利通过检测。当天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揭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及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介绍项目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揭阳市委副书记、揭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绍乐介绍了项目成功试产的有关情况。他指出,该项目的成功,是落实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要求的具体实践。该项目采用世界首创的化学循环工艺技术和全球首台套一体化设备,通过深度催化裂解,将低值混合废塑料“一步法”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将有效解决废塑料污染难题并实现高值回收利用,后续随着项目的大力推广应用,还将有望缓解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广东智慧、中国方案。

王绍乐表示,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四新”典型融合的示范项目,该项目自立项以来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揭阳市将该项目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标杆项目,以及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建设的“灯塔”和“窗口”,统筹各类优质资源,为项目顺利落地、突破技术难题、成功投料生产提供全方位保障。一是敢于担当作为,以攻坚魄力加速新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二是优化政务服务,以创新举措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三是筑牢安全防线,以严实标准护航项目平稳试生产。

王绍乐表示,当前,揭阳正加速构建以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为引领,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格局。广东揭阳东粤化学20万吨/年项目试生产成功,不仅是揭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更为政企同心破解“四新”项目落地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揭阳将同步谋划启动总规模300万吨/年二期三期项目,努力把揭阳打造成为世界首个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揭阳市委、市政府将始终秉持“一切为了企业”的服务理念,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欢迎大家走进揭阳、投资揭阳,共享发展机遇与时代红利。

南方+ 林捷勇 拍摄

南方+ 林捷勇 拍摄

有记者提问,项目成功投产后,揭阳将如何帮助废塑料绿色循环产业集群落户揭阳?项目在延链补链强链方面将会做哪些工作?

对此,王绍乐指出,揭阳东粤化学20万吨/年项目顺利试生产,标志着这项首创技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产业化跨越。接下来,将以此为起点,立足“强链、延链、补链”三个方面,努力将揭阳打造成为世界首个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进一步厚植揭阳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一是以规模促“强链”,加快推动二三期项目落地建设。在这个项目成功的基础上,揭阳马上谋划启动300万吨/年二三期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0亿元。其中,二期120万吨/年项目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尽快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早日动工。同时,为解决项目原材料供应问题,揭阳正在推动揭阳全市各县(区)与东粤化学共建废塑料分拣回收网络。揭阳将继续发扬服务这个项目过程中敢闯敢试、勇于担当的作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全流程全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二是以集聚促“延链”,加快培育塑料化学循环产业集群。塑料化学裂解的终端产品是高附加值的基础化工原料,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揭阳将聚焦终端产品“就地消纳、隔墙转化”,主动对接有技术、有实力的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打造“从废塑料到化工原料再到原料深加工”的全链条塑料化学循环产业集群,为揭阳绿色石化产业注入新动能。揭阳将一如既往地真心实意优服务、真金白银降成本、用心用情帮企业,为新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创造最佳条件。

三是以创新促“补链”,加快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去年5月,揭阳市联合中国石油大学、东粤化学等机构在揭阳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揭阳市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揭阳将依托这一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政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努力使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创新价值,助力揭阳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图:南方+记者 林捷勇

视频:程羽 陈憧炜

海报:程羽

编辑 彭正子 羊建溶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