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阿姨出现耳堵塞感、听力下降的不适,黄阿姨对自己的“耳聋”担忧不已,遂至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刘洁恒医师为黄阿姨进行了耳内镜、声导抗等检查,黄阿姨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
一、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耳内闷堵塞感,鼓室积液(包括浆液、黏液),伴传导性听力下降及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通俗来说,就是我们鼓膜(又叫耳膜)里面“发炎”了。
二、有耳膜的阻隔,为什么中耳会“发炎”呢?
外耳与中耳的结构图
外耳道与中耳由耳膜阻隔,中耳“炎症”是多由咽鼓管功能异常引起。中耳和鼻咽有一条通道,叫做咽鼓管,它一般情况下是关闭的,仅在吞咽、哈欠时一瞬间开放,以调节中耳内气压与外界平衡。中耳炎的原因较多,若擤鼻涕不当可能引起鼻涕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发炎”,特别是儿童的咽鼓管短、平、宽,故炎症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或者由于腺样体肥大、鼻咽肿物等堵塞咽鼓管咽口,或由于免疫反应如变应性鼻炎致咽鼓管咽口水肿等,引起中耳腔形成负压,导致咽鼓管血管通透性增加,漏出的血清聚集于中耳,形成中耳积液。
三、分泌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1.耳痛。
2.听力异常,患者自觉听力下降,或闻及自身讲话音量较平常增大。儿童可能对家长的应答迟钝等。
3.耳内堵塞感,或耳胀闷感,患者常诉耳内被塞了棉团。
4.耳内回响,如闻及耳内有水声的现象。
四、需要做哪些相关检查?
中耳积液的图示
就诊时,医生先用耳镜进行外耳道的检查,大部分中耳炎会有耳膜充血、内陷、积液或气泡形成的现象。如果耳膜较厚、混浊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则需要进一步行声导抗检查,以检查中耳气压是否正常,或行音叉试验、纯音测听检查判断有无传导性听力下降的情况。其他检查:如耳颞骨CT检查,必要时需行鼻咽部检查排除鼻腔、鼻咽部等的病变。
五、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只要外用滴耳药,不吃药可以吗?
确诊中耳炎后需要系统治疗,否则有演变为慢性中耳炎的可能、影响听力!
1.病因治疗。如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鼻咽癌等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
2.对症治疗。通过消炎、促进中耳积液稀释吸收等改善中耳积液;若症状严重,可通过鼓膜穿刺手术排出中耳积液缓解症状。若病情迁延不愈则可通过中耳置管改善中耳通气。
3.辅助理疗。如通过微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等促进中耳内积液吸收。
4.中药汤剂。医师通过四诊辨证,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进行调治。
六、是不是耳朵没有不舒服就痊愈了?
中耳炎恢复过程中,症状可能逐渐缓解,但并不是症状缓解后就马上停药,症状缓解后中耳可能仍有积液,需要专科医师评估后方可停止治疗,若炎症未完全消退,容易迁延为慢性中耳炎,影响听力!
黄阿姨经过近10天的中西药系统治疗后耳不胀闷了,听力也恢复正常,最后复查耳内镜、声导抗检查完全正常,方停止用药。
七、该怎么预防?
1.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2.适当运动锻炼,均衡饮食,早睡早起,增强体质;
3.婴幼儿避免平躺喂奶;
4.正确擤鼻涕,避免鼻涕进入中耳。
最后提醒大家,若有耳部的不适,可及时到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耳鼻咽喉专科进行诊治。
预约就诊方式:微信公众号搜索“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菜单栏“门诊挂号”→ 选择“耳鼻咽喉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