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大阪,世博会上的广东足迹

大开放 新格局 2025-07-10 18:50

时值盛夏,持续的高温阻挡不了参观者前往日本大阪世博会的热情。6月30日,在2025大阪世博会开幕后79天,主办方宣布参观人数突破1000万。

而在广东,普宁英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陈来发,这几天一直在整理大阪世博会上拍摄的表演合影,打算将其悬挂在英歌基地作为纪念。在6月27日至29日举行的广东活动周上,他带领团队贡献了3天精彩的英歌舞表演。

这场以“绿美广东·智创未来”为主题的活动周上,举办了一系列经贸、文化、科技、旅游交流活动,吸引了逾3万名全球游客走进中国馆。

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始,广东已连续六届以“活动周”形式深度参与这一国际盛会。广东省贸促会会长陈小锋表示,这届大阪世博会广东活动周系统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驱动等领域的丰硕成果,向世界介绍了一个开放、创新、魅力十足的广东。

高新技术为未来生活提供解决方案

从1851年首届万国博览会——英国伦敦世博会起,世博会就是展示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盛会。从蒸汽机、电灯、电视到地铁、冰淇淋……近现代工业文明各个时代的重大创新发明,几乎都是通过世博会走向人们的生活。

而敢为人先的广东人,也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首届伦敦世博会上,广东籍商人徐荣村便以“荣记湖丝”获得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银奖牌。

跨越百年时光,广东的科技发展与世界前沿接轨同频,也在世博会这一国际舞台上展示出“广东制造”的独特魅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企业自主设计的游览船亮相,广东馆内的高端装置也均来自广东企业。到2015年米兰世博会,广东企业永一格是中国馆的施工总承包商之一,另一家广东企业锐丰音响不仅承接了中国馆的部分音响设备,还有10个国家馆采用了他们的产品。

在今年的大阪世博会上,广东企业进一步展示了AI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制造水平。

“欢迎来到中国馆。”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门口,来自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C挥舞手臂,向各国游客打招呼,不少外国观众特意停下合影。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世界游客介绍广东人工智能的发展,让观众体验未来生活的新图景。”优必选品牌总监潘安宇表示。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已经是世博会的“老朋友”。从上海世博会为30余国场馆提供LED屏,到大阪世博会,其角色已升级为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为多个关键场所提供LED光显设备与一体化方案。

“从上海世博会到大阪世博会,我们的产品在刷新率、对比度、分辨率、亮度等核心技术指标上都实现了飞跃。”该公司销服体系高级技术服务工程师杨力营表示。

15年过去,广东企业深度参与世博会的历程,正是“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转型进程的折射。

为绿色生态国际议题提供广东答案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打造了一座融合声、光、影像的“小鸟天堂”互动装置。观众步入其中,可聆听岭南鸟鸣、观察虚拟森林生态循环,沉浸式体验生态。  

在“绿美广东”展项前,一位驻足良久的美国游客被大屏幕上的岭南山水画卷深深吸引。当宣传片掠过郁郁葱葱的南粤森林和枝头的灵动飞鸟时,她不禁向身旁的工作人员连声追问:“我能在广东看到这么多绿树吗?这只小鸟是什么品种?”

这份向往,正是来自多年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环境议题始终是历届世博会的重要命题。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主题为“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同样,广东也在世博会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绿色足迹。

这届大阪世博会上,广东活动周紧扣世博会“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主题,推出了“绿美广东”全景生态展项。核心展区以巨幅数字长卷为载体,运用先进技术动态呈现广东生态画卷,动态展示了广东在森林覆盖率提升、生物栖息地保护、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显著成就。

陈小锋表示,广东活动周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成就展,更是对解决世界性问题深层次思路的阐释。“比如我们展示的海上风电矩阵、森林碳汇工程等,不仅展现了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探索与成效,还传递了可持续发展的广东智慧。”

在此之前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馆便以“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绿色神话”三个展区诠释主题。大阪世博会的小鸟天堂也曾“飞”入上海世博会:广东馆入口处,游客只要一拍手,屏幕上代表小鸟天堂的“大榕树”就会长大。游客们便能通过这些画面,感受到广东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

呈现一个更加多元的广东

清末民初,香山人郑观应在《盛世危言》里多次提到世博会,甚至专设一章讨论其历史演变和功能作用。他认为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技术交流和文化传播,有利于开阔视野和观念转变。

郑观应的远见,在广东参与世博的历程中得到印证。文化成为广东借助世博窗口展现地域特色、加深对世界认知的重要载体。

也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展现了粤剧、木偶剧、客家山歌、剪纸、泥塑、醒狮等体现广东民风民俗的文化艺术元素;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上,广东献上了《狮舞》《蚝妹》《鳌鱼舞吉祥》和木偶戏《渔女戏海》等主题文艺表演……

陈来发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演出便是在上海。他还记得,当时跟着老队员们一起在整个世博园区巡演,不断有外国游客围上来观看,堵得他们路都难走。“我们在世博会上演出,就是想把英歌战舞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精气神传递给游客,让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时光流转,在大阪世博会上,陈来发带着新一代的英歌舞演员们走向台前,继续向世界讲述广东故事。也是在这次世博会上,通过文艺展演,一个更加多元的广东展现在各国游客眼前。

马来西亚华人欣如专门为了广东活动周从韩国飞到日本。看到中国馆内播放的广州市宣传片,她不由被勾起了乡愁:“我是第四代华人。20年前,家里人第一次带我回中国就是去的广州。今天看到这个宣传片,广州变化真的太大了。”

雕塑家许鸿飞“塑说岭南”系列作品也在同期亮相中国馆。其标志性的诙谐丰腴的人物雕塑,生动刻画了广东市井生活的盎然意趣与豁达精神。

“我的雕塑也曾在2015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展出,当地雕塑家说它可以跨越语言限制,与欧洲民众沟通。”许鸿飞说,希望他的作品能够为观众留下一个独特的广东印象。

交响合唱《惠能颂》世界巡演日本站也在京都上演,吸引日本佛教界代表及各界民众近1200人现场聆听,成为活动周亮点之一。

活动周虽已圆满落幕,但广东与全球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的精彩故事,仍在持续书写。

采写:南方+记者 杨天智

摄影:南方+记者 杨天智

统筹:吴哲

编辑 钟烜新 张茵
校对 刘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