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绿美竹乡”撬动产业“大振兴”的广宁实践

南方农村报  2025-08-14 14:31

盛夏的广宁,竹影婆娑,生机勃勃。在这百万亩绿意里,20万亩食用竹笋作为广宁“2+2”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土而出,成为富民兴村的新生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近年来,广宁县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紧扣“421”产业发展布局,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聚焦“2+2”农业产业布局,以竹笋、生猪、肉鸽、甘薯为农业招商重点方向,延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日前,广宁县委书记陈超常在专题工作会议上强调,县镇两级要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2+2”产业思路方向,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品牌。

政策引领、品牌驱动、科技赋能、全链升级,广宁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走出一条具有竹乡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广宁观竹楼。图源广宁发布

广宁观竹楼。图源广宁发布

立足资源禀赋

锚定“2+2”主攻方向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广宁县构建起“生猪+肉鸽+油茶+特色蔬菜+南药+竹笋+甘薯+茶叶”八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现代农业体系逐步完善。2025年,“2+2”农业产业布局写入广宁县政府工作报告,养殖类(生猪、肉鸽)+种植类(竹笋、甘薯)农业产业布局成为广宁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三产融通,竹海生金。广宁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坐拥108万亩竹林,是全国青皮竹中心产区。立足竹林资源优势与深厚的资源循环产业发展基础,广宁精准对标“百千万工程”县域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要求,加力提速打造竹产业与循环经济两大特色产业。在百万亩竹林中,广宁将20多万亩竹林逐步发展为食用竹笋林,稳步推进万亩麻竹笋基地项目。从“竹山”到“餐桌”,从“生态”到“经济”,竹笋产业构建起竹乡特色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竹笋产业是广宁重要的林下经济来源。

竹笋产业是广宁重要的林下经济来源。

破土成金,“薯”光无限。广宁是粤港澳大湾区甘薯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主要集中于潭布镇、江屯镇等区域。潭布番薯、番薯干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级绿色食品、广东十大名薯、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等荣誉。广宁县番薯产业已基本形成龙头带动、规模集聚、链条完整的发展格局。

潭布番薯干是广宁潭布镇的地道特产。

潭布番薯干是广宁潭布镇的地道特产。

“鸽”声嘹亮,富民兴村。广东是全国最大的肉鸽生产基地和消费基地,在粤港澳大湾区,以肉鸽为主体的餐饮达上万家。广宁统一规划选取洲仔镇仓丰村、横山镇罗帷村等有发展基础潜力的镇村打造肉鸽联农带农养殖示范基地,推动全县肉鸽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广宁县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广宁县扶持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用地保障、奖补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周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

广宁肉鸽。

广宁肉鸽。

政策扶持,“蓄”势待发。2025年上半年,广宁县生猪出栏22.41万头。2024年,广宁获得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97万元,其中第一期补贴资金239.4万元,分别是肇庆大北农农牧食品公司、江屯镇俊德养殖场,共引进了1330头优质原种种猪,对推动畜牧业繁育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肇庆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是肇庆市生猪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

肇庆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是肇庆市生猪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

当前,广宁正努力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产业持续提升,油茶、肉鸽、生猪三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3—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74亿元,竹笋、甘薯、南药等特色农产品打通从“田间”到“市场”的产业链条。2024年,竹笋综合产值3.5亿元,较2022年增长75%;潭布甘薯入选广东“十大名薯品牌”,全产业链产值3.8亿元,较2022年增长52%。

联农带农

产业兴壮大村集体经济

‌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如何调动包括农民、村集体等多层级的内生发展主体力量,激活其发展的自主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咔嚓——”晨雾未散,富源村的山间已响起此起彼伏的挖笋声。拖拉机“轰隆隆”直接开上山,将挖好的鲜笋运至合作社的加工棚。在这里,工人们手起刀落,经初步去壳、切片后,新鲜的笋片随即被送往广宁县笋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笋丰公司”)深加工车间。

荒山变“金山”,腰包鼓起来。当前,由广宁县竹乡绿美公司主导的万亩麻竹笋基地项目正稳步推进,该项目计划在螺岗镇、赤坑镇、坑口镇、潭布镇、石咀镇、木格镇等推广种植一万余亩麻竹笋,预计2025年11月份完成种植。在种植模式上,“国企+党群+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当地村民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基地获取稳定租金,同时可在家门口参与竹笋种植管理与采收加工,获得劳务收入。

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造血功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广宁县以洲仔镇肉鸽产业示范基地为试点,实施“国企+村办公司+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户”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地建设占地总面积约14.2亩,基地总投资约1113.95万元。目前基地养殖鸽子约有3.1万羽,满棚后可以养殖种鸽近4.5万羽,年出栏种鸽、肉鸽44.16万羽。带动广宁县8个村委会入股400万元,实现县域“飞地”抱团发展。积极探索实施以仓丰村为试点村的“国企+村办公司+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户”模式,肉鸽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参与肉鸽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000万元,年收益约400万元。

广宁县以洲仔镇肉鸽产业示范基地。

广宁县以洲仔镇肉鸽产业示范基地。

而在生猪产业,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能繁母猪、仔猪、育肥猪全覆盖,大大增强了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将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在江屯镇的广宁蕃乡薯地蕃薯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红薯面积约3900亩。

2024年,广宁GDP首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居肇庆市首位,在肇庆县(市、区)综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达90.7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2022年增长27%。

融合发展

全链赋能带动产业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产品精深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市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2024年,广宁县成功创建市级竹(原竹笋)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竹笋初加工提质增效,实现深加工突破。牵头实施主体笋丰公司年加工清水笋片、笋尖1.5万吨,产品远销长三角地区;坑口生活竹笋合作社的 3000 多平方米加工厂配备切片机、漂洗槽、烘干机等设备,年加工鲜笋 5000 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人次,人均月收入3500元。

经过清洗切片后的新鲜笋片。图源广宁发布

经过清洗切片后的新鲜笋片。图源广宁发布

新质生产力作用于产业,既体现在产业从粗放型养殖到新模式的逐渐转变,也体现在实现“数智化”管理及实时监控。在广东广宁广三保畜牧有限公司斥资近亿元打造的5条现代化生产线,自动化喂料系统将饲料精准均匀地分配到每个食槽,先进的通风、温控设备正有序运转,为种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这里每条生产线的年产能力达1.2万头。凭借卓越的育种技术和品质,该公司获得了首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下属企业、首批国家级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等殊荣。

广东广宁广三保畜牧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线。图源广宁发布

广东广宁广三保畜牧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线。图源广宁发布

以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品牌产品的打造。薯田生态廊道串联起江屯、潭布两镇,潭布番薯吉祥物“小潭、小布”卡通形象成为美丽圩镇迎宾大使。“广宁肉鸽”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领航肉鸽商标“清香鸽+图片”被认定为“粤字号”农业品牌,注册肉鸽有关商标5个。

广东新领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肉鸽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

广东新领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肉鸽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

从生猪的现代化生产到肉鸽的预制菜革命,从竹笋的全链增值到甘薯的品牌赋能,广宁肉鸽、生猪、竹笋、甘薯产业链带动数千农户增收。如今的广宁,正以“2+2”农业产业布局为支点,撬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科技赋能让产业更“精”,全链融合让价值更“高”,联农带农让根基更“稳”。现代农业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产量的提升,更在于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在于产业与民生的同频共振。广宁“2+2”农业产业布局的实践,正为乡村振兴奏响最动人的“奋进曲”。

撰文:张玉丹 蔡丹燕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王富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