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逐光义教队的27名队员在沙扒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特色义教、非遗传承、文旅赋能等多元实践,为沙扒镇献智献策,也在基层服务中锤炼本领。
紧扣“基层实践育新人”核心目标,逐光义教队结合当地学生们的需求,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九大特色课程,旨在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
逐光义教队成员为学生们上非遗宣讲课。张思婷 摄
逐光义教队成员为学生们上非遗宣讲课。张思婷 摄
环保卫生课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将抽象的环保意义转化为身边小事,引导学生们在日常体验中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科学课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体育游戏课打破传统框架,将跳绳、追逐游戏玩出花样,让学生们在跳跃与奔跑中锻炼体能,体会团队协作的乐趣;手语课从基础词汇到手语歌曲,通过情景模拟、趣味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们用无声的语言传递温暖。
逐光义教队成员与当地学生合影。辛子雯 摄
逐光义教队成员与当地学生合影。辛子雯 摄
在深耕地方发展与文脉传承方面,逐光义教队为沙扒镇非遗保护与旅游升级提供了新方案。大学生团队紧扣“弘扬非遗文化,传承文明经典”主题,实地探访了沙扒风筝驿站,系统梳理了阳江风筝的历史渊源与技艺特色,并联合当地风筝协会开展“阳江风筝非遗进课堂”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并行宣讲的模式,将非遗知识送入课堂。此外,通过创新设置知识竞答、风筝设计体验摊位的形式,在直播平台吸引广大网友参与互动,多维度传播风筝文化。
大学生团队深入走访渡头村、沙扒湾等地,结合调研结果创新提出“红+蓝”旅游新模式。通过打造“海滨-红色村落”特色文旅路线,推动沙扒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为当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南方+记者 赫鹏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