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

南方评论 2025-08-19 06:59

文 | 南方日报评论员

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让我们向所有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医务工作者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疾病预防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全社会高度赞誉。国家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中央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医务人员的亲切关怀,旨在引领广大医务人员弘扬崇高职业精神,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增强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医德高尚、技术优良的医务工作者队伍,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医者,德为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与权益,影响着卫生健康行业的公信力、社会文明程度乃至国家治理效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凡大医治病,必当秉持高尚医德,彰显医者仁心。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从十个方面规范医务人员的道德行为,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再次强调了医德之重要。广大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明大德、遵医德、守公德、严私德,牢固树立纪法道德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切实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自觉维护行业纯洁性。

医者,技为要。医务人员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只有具备高超的医技,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救治。例如,精准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能够直接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这些都是医技的彰显。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增强业务本领、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新需求新期盼,为医务工作者钻研医术创造良好环境,支持他们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职业追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患者的临床工作中,打造医护药技“金名片”,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

医者,和为贵。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大爱之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尊重,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医务工作者一直关爱有加,强调“要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保护、关心、爱护”“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引领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要认真倾听医务工作者的心声和意见,关心其成长,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化为具体的行动和举措,使医务工作者真切体会到时时受尊重、处处有情谊。要深入挖掘先进医务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充分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和报道,讲述医务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增进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工作和医务工作者的理解与认同,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良好氛围,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中国医师节”是党和人民给予医务人员的特殊荣耀。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医重卫良好氛围,广大医务工作者坚持崇尚医德、提升医术,必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为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卓佩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