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光辉”战斗机,难产也难卖

南方人物周刊 2025-11-26 14:15

▲2025年11月21日,一架印度空军“光辉”战斗机在迪拜航展上进行表演。这架“光辉”战机在表演时坠毁,飞行员不幸身亡 图/视觉中国

▲2025年11月21日,一架印度空军“光辉”战斗机在迪拜航展上进行表演。这架“光辉”战机在表演时坠毁,飞行员不幸身亡 图/视觉中国

两年内,两架印度“光辉”战斗机接连坠毁。虽然就数据看,“光辉”战斗机的重大事故发生率并不算高,但对于这款寄托了印度军事大国雄心,并且还想用来拓展国际军贸市场的国产战斗机而言,两次事故足以让它名声扫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朱江明

编辑 / 李屾淼  lishenmiao1989@126.com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1日下午,一架印度国产“光辉”战斗机在迪拜航展上进行表演时坠毁,飞行员不幸身亡。印度空军随即表示:“印度空军对人员伤亡深感遗憾,在悲痛时刻与遇难者家属坚定地站在一起。目前正在成立调查委员会,以查明事故原因。”

根据坠毁现场视频来看,这架“光辉”战斗机当时正在进行低空特技飞行表演,飞行员在倒飞过程中飞机失控,悲剧发生。

本次航展坠毁的战机是“光辉”的MK-1型战斗机,该型号共生产了40架,也就是目前印度空军装备的现役型号。2024年3月,印度拉贾斯坦邦杰伊瑟尔梅尔也发生过一起光辉MK-1型战机坠毁事故,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

两年内,同一型号战斗机发生两次坠毁事故,这不得不让外界质疑印度战斗机的安全性。“光辉”战斗机的安全性到底有什么问题?它的性能为何一直被外界诟病,且会被称为刚服役就落后于时代的战斗机呢?

尽管印度空军的安全事故频发,各种奇特的人为事故世所罕见,然而如果仅从数据来看,“光辉”战斗机这个型号的安全性还算不差。从目前印度公布的数据来看,“光辉”战斗机从2001年首飞至今,总共只发生上述两次飞机坠毁的重大飞行安全事件。

在服役前的试飞测试阶段,“光辉”战斗机没发生过坠毁事故。根据印度公布的数据来看,“光辉”战斗机试飞阶段执行了至少1200次飞行架次,2015年正式服役至今,也已经有超过12000架次的飞行。从重大事故发生率来看,“光辉”战斗机目前还谈不上恶劣。与之相比,同为轻型战机的瑞典JAS-39鹰狮战机的1号和2号原型机均在试飞过程中坠毁过,且服役至今已经发生了多次坠机事故。而“光辉”战斗机这两次坠机虽然在两年内接连发生,但目前还看不出事故存在共性,且刚刚发生的坠毁事件发生于航展的特技飞行中,飞行高度极低,也存在飞行员操作失当的可能性,具体原因还得等详细调查报告出来才能进一步讨论。

既然“光辉”战斗机从账面数据看还算安全,为何外界对其的评价普遍颇为不堪呢?

这不仅与这款战机首飞至今25年经历了多次空战却毫无任何战绩有关,该机研发过程中种种的不堪往事也让外界对其颇为不屑。

“光辉”战斗机的研发始于1970年代。当时,印度希望研发一款国产三代战机,彻底解决印度战斗机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促进印度的航空工业发展。随后于1980年正式立项,开始前期研发论证。1985年年底,印度空军已制定了这款新型战斗机的全部性能需求。当时印度颇为乐观,认为这款新飞机能于1990年首飞,1995年正式服役。

然而,从“光辉”战斗机立项开始,作为主承包商的印度国有企业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就由于延误和成本超支,长期受到诟病,直到1991年中期才开始制造第一架飞机。1998年,由于印度进行了核试验引发美国制裁,导致项目进一步延误。2001年,该机的首架原型机才进行了首飞,并被正式命名为“光辉”(Tejas)。这与印度空军最初的计划相比,延误了整整11年。

这期间固然有美国制裁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印度对自身研发能力估计不足。1980年计划开始时,印度雄心勃勃地想采用印度国产的卡维利涡扇发动机,但由于该发动机研发进度缓慢且问题层出不穷,国产发动机从“光辉”战斗机项目中剥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项目,目前成果仅用于印度的无人攻击机,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在国产发动机无望的情况下,“光辉”战斗机的发动机方案相中了美国F/A-18大黄蜂战机采用的F404发动机。F404发动机推力为18100磅,原本用于双发的大黄蜂战机,用在“光辉”这种单发战斗机上则动力不足。印度又不得不采购升级推力版的F404,完成了首批光辉战机的20架量产生产型号(MK-1型),其间还发现了若干性能问题,直到2015年才开始装备空军使用。从首飞到量产,中间隔了整整14年。随后,进行了小规模改进,生产了第二批次的20架,算是初步完成了服役列装。

从技术上来看,虽然两批“光辉”战斗机都属于MK-1型号,但只有后续的20架被认为是能够用于作战的战斗机。2019年,达诺阿空军上将在接收“光辉”战斗机MK-1第二批次时感叹:“表现得像一架真正的战斗机。”

本次航展中坠毁的战机,正是第二批次生产的、“真正像战斗机”的型号。从1970年提出概念,到2019年才算堪用,中间隔了近50年,印度空军可谓50年磨一剑,然而这把剑却并不锋利。这里边存在由于技术和工业水平问题导致项目严重落后的现实,同时也因为印度工业体系存在短板。印度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种种弊端,其中的故事和教训都足以写成一本工程管理经典错误的反面教材。不过问题再多,印度把“光辉”战斗机这个项目进行了下去,并未中途而废。

但问题在于,半个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原本“光辉”战斗机的目标作战对手是巴基斯坦的老式幻影-3和幻影-5、中国造歼-7以及1980年代美国F-16A/B的早期型号。等“光辉”战斗机正式服役的时候,巴基斯坦空军主力已经变成了新型的F-16C BLOCK 50和中巴联合研发的“枭龙”战斗机,甚至中国最新的J-10C战机也准备装备巴空军。“光辉”战斗机这种用1990年代“先进技术”堆出来的“新战机”,刚上天就已落后于时代,不敢越级挑战。

不过,印度为了维持“光辉”战斗机生产线非常努力。2021年,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正式与军方签订合同,生产“光辉”战斗机的MK-1A改进型战机,首次订单就有73架。该机型升级了电子战系统,换装了以色列的EL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使得“光辉”战斗机不仅具备了更好的空战性能,也能够执行多重任务,印度称其为“4代半”战机。MK-1A于2023年顺利首飞,印度军方对其性能比较满意,并且急需退役已经服役多年的米格-21战机,所以该项目订购数量远超最初的MK-1量产型,预计最终产量可达180架。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很想开发海外客户,近年来积极在各种航展上展示和推销“光辉”战斗机。除了号称“4代半”的“光辉”MK-1A之外,印度还积极展示终极“光辉”型号MK-2,这是全面换装推力更大的F-414发动机,外形做了加长加大改进的型号,尽管尚未试飞,印度已经开始对外宣称这是“4.75代”产品。然而,最大起飞重量15吨左右的轻型4代机细分市场,现在已经过于拥挤,不仅有JAS-39这种欧洲老牌长期占据高端市场,还有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斗机这个“光辉”的老对手。韩国的“金鹰”高级教练机也是这个类别的有力竞争者。

论价廉物美,“枭龙”战斗机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韩国的“金鹰”高教机虽然不是战斗机出身,但性能与“光辉”相比,不遑多让,教练机的使用维护成本低廉,更有美国反向采购的质量保证。何况中国的J-10C外贸型号也已经投入市场,并且在实战中有过出色表现,目前很受关注。

从政治影响力来看,由于巴基斯坦的宗教和地缘优势,作为军贸市场大客户的阿拉伯国家很难选择印度武器。在东南亚地区,印度虽然有些影响力,但是已经被JAS-39和金鹰所占据,市场上还有大量F-16的二手机可供囊中羞涩的国家选购。如此一来,愿意采购印战斗机的国家可谓寥寥可数。即便这次迪拜航展上“光辉”战斗机表现不错,对外销的帮助也并不大——何况还摔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