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作为2025亚洲通用航空展重磅系列活动之一,“天空之城,智联湾区”首届湾区低空安全产业论坛暨“MADE IN ZHUHAI”低空智联发布会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大湾区创新研究院、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低空数智(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论坛汇聚政、产、学、研等各界代表近300人,共同见证珠海低空智联创新成果发布,并启动标志着区域协同进入实质阶段的“共商共建共享港珠澳低空智能网联体系”。
多方聚力,共绘低空发展新蓝图
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灵明表示,作为中国通号在低空领域的重要布局,通号低空正积极融入珠海与粤港澳大湾区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的建设。公司核心业务紧密围绕低空通信感知、无人机反制、人工智能应用与低空运营服务等展开,致力于构建“可管、可控、可信”的低空交通管理体系,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为大湾区打造“天空之城”贡献专业力量。
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涛表示,作为全市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集团以“科技投资+产业运营+产业园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系统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重点在低空经济三大方向发挥支撑作用:一是聚生态,联合顶尖院校与链主企业,共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圈;二是强投资,加大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三是拓场景,开放城市资源,支持低空应用在珠海先行先试。
北京理工大学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邵立伟表示,学校将依托在航空航天、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学科优势,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与安全技术研究,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的双重优势,推动高校科研力量与产业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大湾区构筑低空经济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北理智慧与力量。
来自港澳的专家则带来了前沿实践与国际化与标准化的思考维度。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秘书长杨文锐分享了“香港低空经济监管沙盒的实践与展望”。他介绍,沙盒机制通过在真实空域中为企业提供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创新项目的试点空间,并辅以全程监管,旨在探索一条“在创新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安全路径,为湾区低空经济的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澳门低空经济协会副理事长黎子健教授深入剖析了“低空经济与IEEE标准”的紧密联系。他强调,国际标准是技术互联互通和产业全球化的基石。澳门凭借其国际城市的优势,正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标准与IEEE等国际标准接轨,致力于成为连接中国低空技术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桥梁。
“MADE IN ZHUHAI”低空智联方案集中亮相
论坛的核心环节是“低空智联城市解决方案推介”。现场,九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MADE IN ZHUHAI”低空智联硬核成果依次发布,涵盖了从基础设施、智能感知到行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链,包括通号低空的低空智联网系统、纳睿雷达的TDKFTO204型低空监视雷达、光恒科技的低空气象保障服务平台,以及禹宸智联的“科技空地一体新航行技术转化成果”、极视角科技的“无人机低空城市治理解决方案”、珠海安擎科技的“面向可持续运营的低空监视网建设”、低空数智(珠海)科技的“低空城市(珠海)智联巡检服务平台”、琴航(广东横琴)科技的“中国首个跨境高端工业产品贸易平台(e99.cn)全球推介”,集中展现了珠海在低空经济领域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和系统布局能力。
由北京理工大学大湾区创新研究院、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等26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科研高校及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共商共建共享港珠澳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正式启动,标志着湾区低空经济一体化发展从蓝图规划迈入生态共建的新阶段。
珠海低空投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体系是机制创新、政策协同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将为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安全保障、标准引领与合作平台,是实现“低空经济科技创新高地”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为全国乃至全球低空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湾区样本”。
南方+记者 张紫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