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育邂逅艺术,第十五届全运会艺术展有何看头?| 独家专访

作者 刘长欣;王俊涛;金镝;杨逸;段江含 2025-10-25 17:17
01:39

当体育邂逅艺术,第十五届全运会艺术展有何看头?| 独家专访

10月25日,“菁英绘萃——第十五届全运会艺术展”在广州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这场展览从一个最初的地方构想,逐步升级为受到全国关注的文化项目,凝聚了全国艺术名家以画笔对体育精神的集中表达。

展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多个单位指导,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画院、广州画院等联合主办。它不仅规格高、主题专,更在艺术层面深度探索了一个命题:当体育的力量之美,遇上艺术的形神之韵,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南方+记者独家对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画院院长宋陆京,揭秘展览背后的策展思路与艺术追求。

构建“艺术矩阵”:

从定向邀约到多元表达

谈及展览筹备过程,宋陆京表示,此次筹备堪称一次“精益求精的升级”。起初仅计划在广东举办区域性体育美术展,这一想法源于今年8月与央视《艺术里的奥林匹克》栏目组的交流。随着方案逐步推进,该展览得到各方高度重视,影响力持续提升,最终升格为国家级艺术项目。

10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该展览专门举办启动仪式,标志着此项活动已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文艺盛事。

展览以“体育与艺术交融”为核心命题,特邀全国当代艺术名家创作体育主题作品及非遗佳作100余件(套),内容涵盖马拉松、跨栏、跳水、游泳、滑雪、皮划艇等体育项目,艺术形式则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绘画等多个门类。

集结百余件高质量作品并非易事。宋陆京坦言,因体育题材创作专业性较强,多数艺术家日常创作中涉猎较少。“我们意识到,若仅通过常规征稿,恐难达到理想创作水准。”

策展团队最终确定“定向溯源+名家邀请”的双轨思路。一方面,从往届全国美展金银铜奖及入选作品中,系统性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主题经典佳作,纳入本次展览;另一方面,重点邀请全国范围内的艺术名家进行主题创作。

最终入选的展览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风貌。“一部分是专业人物画家的精品力作,精准捕捉了运动中的人体形态与竞技瞬间;另一部分作品则独具巧思,例如部分山水画家将运动场景巧妙融入自然意境,呈现出山间骑行、雪山滑冰、民间舞狮等生动画面。”宋陆京强调,本次展览是高水平“定点邀请展”,参展作者涵盖国家画院、各地画院及各省美协的代表性艺术家,共同构筑起展现当代中国美术体育题材高水准创作的“艺术矩阵”。

主题巨制:

合作共创中的挑战与新生

本次展览以“体育与艺术交融”为核心命题,首要面临的关键挑战是:体育是瞬息万变的动态存在,而艺术是凝结思想的静态表达。如何以静载动,捕捉运动之美?

在宋陆京看来,这正是展览的核心魅力。“魅力在于一动一静的融合。以静态画面表现动态运动,需在平衡与失衡之间探寻矛盾统一感,这能让画面呈现丰富内涵。”

为精准把握真实“动感”,宋陆京带领二十余位艺术家走出画室,开展“体育采风”活动,深入天河体育中心观摩赛事、观看佛山武术表演,并专程前往肇庆见证首场体操比赛及首枚金牌诞生。沉浸式体验让艺术家们感触颇深,创作出的作品也蕴含着不同于以往的鲜活意蕴。

展览中,《全运之光》《菁英荟萃》《超越》三幅主题巨制尤为引人注目。

《全运之光》的创作创意体现在结构设计上,作品将曾举办全运会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五座城市地标与赛场,绘制于五块可分可合的画板上,以写实细腻的艺术手法串联起全运会的发展历程。蒙太奇的手法,时空交错,古典建筑和都市新地标夹杂,突出“光”的意象,象征荣誉、希望与体育精神的升华。作品没有在形式上展现体育竞技的激烈,而是在内涵上传递全运会的激情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活力和希望。

油画《全运之光》(180cm×880cm) 作者:宋陆京、刘晟、王卓、周丽萱、崔弥莱、李柳燕等

油画《全运之光》(180cm×880cm) 作者:宋陆京、刘晟、王卓、周丽萱、崔弥莱、李柳燕等

《超越》是一幅极具动感的国画作品,将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及广州地标“小蛮腰”等元素巧妙融入画面,实现古今交汇,意趣盎然。作品以水墨语言诠释“超越”的主题,描绘运动员突破极限、奋发向前的瞬间。作品融合传统笔墨与现代构图,运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动态人体,淡彩渲染增强氛围,虚实结合,形成空灵而动感的画面效果,突出体育中的“刚柔并济”之美。艺术家通过意象化的表达,将体育竞技升华为人文精神的写照,既传承中国画写意精髓,又注入当代审美内涵。

中国画《超越》(145cm×900cm) 作者:宋陆京、罗玉鑫、陈川、罗寒蕾、冯苗等

中国画《超越》(145cm×900cm) 作者:宋陆京、罗玉鑫、陈川、罗寒蕾、冯苗等

最具故事性的是巨幅油画《菁英荟萃》的创作过程。这幅高2.2米、宽14.4米的作品由多位画家联合完成。“多数画家此前未参与过如此大尺度创作,且是集体合作模式。”宋陆京回忆,创作初期未制定详细草图,这一特点尤为特别。

油画《菁英绘萃》(220cm×1440cm) 作者:宋陆京、张西、黄德华、李柳燕、周丽萱、廖剑华等

油画《菁英绘萃》(220cm×1440cm) 作者:宋陆京、张西、黄德华、李柳燕、周丽萱、廖剑华等

“我们搜集了大量体育题材诗歌与图像资料,但未预先设定构图,而是在‘快乐创作’的氛围中自由发挥。”他说,这种近乎“突破性”的联合创作模式,自然伴随思想与风格的碰撞。“创作过程中难免存在分歧,因最终画面需保持整体统一。但正是这一过程,让作品焕发出独特生机,‘它促使我们转变创作思维,也让画面拥有了蓬勃的生命力’。”

从最后的效果上能看到,画家们通过动态的人物造型与饱满的色彩运用,展现了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力与美。作品融合写实与象征手法,人物姿态富有张力,背景以流动的笔触烘托出运动的速度感和激情氛围。艺术语言上,油画饱和厚重的质感和明暗对比强化了视觉冲击,体现出东方审美意蕴与时代体育文化的交融。

 观展之道:

带着“新奇感”享受一场丰富大餐

面对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非遗等门类的百余件作品,普通观众应如何更好地欣赏呢?展览通过“竞界—力美—共运”三大单元,构建了清晰的观展脉络。

宋陆京对此进行了专业“导览”:“竞界”单元聚焦于运动场馆或大场景下的运动,彰显在自然界中“拼搏争先”的体育精神;“力美”单元展现体操、鞍马等项目中的人体线条之美;“共运”单元则跳出赛事本身,延伸至晨练、太极拳等全民健身场景。

“展览视野开阔,不局限于十五运会本身的比赛项目。”宋陆京表示,展览旨在传递核心理念:全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通过艺术形式,将“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融入“全民健身”时代浪潮,实现从“赛场竞赛”到“生命运动”的主题升华。

针对即将到访的市民及艺术爱好者,宋陆京提出了真诚而中肯的建议:以“新奇感”走进展览。

“该展览极具观赏性,”他强调,“与以往安静、平面的美术展截然不同。因以体育为主题,每件作品都充满动感,且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各具特色。”观众可在此集中欣赏到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及非遗等不同艺术门类,感受其从多元视角对体育精神的诠释。

“展览中蕴含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表达。”宋陆京说,“观众能享受到一场体育与艺术交融的文化盛宴,亲身领略顶尖艺术家如何构图、如何以画笔定格动态之美。”

采写:南方+记者 刘长欣 杨逸 段江含

拍摄:南方+记者 王俊涛 杨逸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编辑 冯颖妍 周煦钊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