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飞驰的今天,你有多久没好好写过一行字?日常生活中,你又有多久未曾俯身倾听孩子的心声?
为拉近亲子关系,阳江市新阳学校专门设立“书信为桥・共探成长”家长开放日活动,以平均每周每班常态化的家校之约,用一封封带着墨香的家书,解锁孩子 “说不出口的成长”。
当真挚的言辞落于笔端,当墨香的家书传递心语,“明德正行,止于至善”的校训,在这纸短情长的深切共鸣中愈发鲜活……
纸短情长
让亲子关系逐步破冰
“亲爱的爸妈,我要跟你们说声‘对不起’。以前在家我总顶撞你们,在原来的学校还打架,让你们为我操心、花钱……来到这里后,我每天出早操、练军体拳,还学会了叠被子,教官还夸我叠得像‘豆腐块’。”小严同学的信里藏着小小的成就感。
“姐,上次家长开放日我以为会是你来看我,没想到是妈妈。她一见到我就哭了,我才发现她眼角的皱纹又多了。你寄的那双鞋子我收到了,很合脚,天冷了我就穿着它晨跑。”小城同学的信里满是对姐姐的思念。
“爸妈,我来这里75天了,还有100多天就能回家。你们把我房间放鞋的架子、带镜子的桌子拿走吧,以后别总进我房间,我长大了,能管好自己的东西。还有,我再也不跟以前那些‘坏朋友’玩了,在这里我每天上课、练体能,老师问我‘下次还敢不敢干坏事’,我跟他说‘再也不会了’。” 小彰同学则在信里对父母提出了想要私人空间的要求。
类似的信件还有很多,一封封藏着思念与改变的信件从学校飞向每一个牵挂他们的家庭。少年们有反思、有愧疚,也有对父母的一些小小要求,那些平日说不出口的话,通过笔尖静静流淌在信纸上,让曾因叛逆而出现裂痕的亲子关系开始破冰,在字里行间的暖意中悄然弥合。
常态化书信机制
让一时感动沉淀为持续关注
据了解,作为肩负着对具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的专门学校,新阳学校自2023年成立以来就常态化设立家长开放日,平均每周都有班级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其中,亲子书信互动则是家长开放日重要的活动环节。纸短情长,一封封家书不仅让父母感慨万千,更成为了修复亲子关系,传递真情的有效载体。
“上次送他来学校,他还攥着车门不肯松手,说‘我不想待在这’,我以为他根本没听进去我们的话。没想到现在进步这么大,还被教官夸赞。”开放日当天,小严的妈妈特意早早赶到,当看到信上 “对不起” 三个字时,眼眶慢慢红了。
“他在家总跟姐姐抢遥控器、拌嘴,我以为他最不待见姐姐,没想到来这儿后,天天念叨她。” 听到妈妈聊到姐姐,小城马上问道:“妈,姐姐在广西工作累不累?她寄的鞋子,我每天都穿。”亲子共餐时,小城絮絮叨叨讲着校园生活:“我们晨读《弟子规》,老师说‘兄道友,弟道恭’,我以前总跟姐姐吵架,现在才知道错了。下次开放日,我想跟姐姐视频,让她看我跳韵律操。”
小彰的爸爸更是拿着孩子的信反复看,嘴里小声念着“再也不跟坏朋友玩。”“以前他总跟那些孩子混在一起,我们打也打了、说也说了,他就是不听。现在这样表态,我们真的很欣慰,希望他真的能改变。”爸爸摸了摸小彰的肩膀笑道。小彰转身拉着爸爸的手去看自己的储物柜:“爸,你看,我的校服叠得整整齐齐,内务评比我还得了‘优’呢!” 听到这话,爸爸更加欣慰。他在给小彰的回信里写道:“你说到做到的样子,比任何‘乖话’都让爸妈开心。”
而对于小彰的请求,爸爸同样给予理解。班级沟通会上,小彰的爸爸主动说:“孩子想自己管房间,我们在家也得配合,以后他的东西让他自己整理,我们不随便进去。”
“一封家书让我读懂了他的心里话。”
“感谢学校给孩子‘写信’的机会,有些话他当面说不出口,写下来却这么动人。”
“下次开放日,我也想给孩子写封信,跟他说说我的心里话”
......
拿着孩子们一封封家书,读着他们平时说不出口的话,父母们第一次发现,那些曾被叛逆包裹的内心深处,藏着如此真挚又柔软的深情。泪水在眼眶打转,嘴角却不自觉上扬,父母们纷纷表示一定会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也会积极给他们回信。
而这份有效的情感连接,并不局限于某一次书信互动活动。据了解,新阳学校已经建立了常态化“书信反馈”机制。一方面班主任会不时将学生的书信(一般是学生自发想写的时候)反馈给家长,另一方面则定期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传递双方的书信。此外,结合“离校跟踪服务”,学校还会根据双方在书信中提到的诉求,为即将结业的学生制定“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衔接计划,构建一套更完整的家校社育人体系。
“这些家书中的小故事,是孩子成长最真实的记录。我们和家长的每一次携手,都是在为孩子铺就更宽的成长路。”该校校长黄文璇表示,秉承着“以爱育爱,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建立常态化书信沟通机制,是为了让情感的沟通不止于一时感动,而是沉淀为持续的关注。“让教育的成效不囿于校园围墙,而是延伸至孩子的长远未来。”他说。
当学校的“专业”与家庭的“温暖”通过书信紧紧相连,他希望每一次书信对话,都能成为一次精准滴灌,为迷航的少年播下成长的种子,让他们在“慢教育”的土壤中,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以上学生姓名均为“化名”,书信内容经过受访者同意刊登。)
南方+记者 黄林
通讯员 谭舒尹 欧昌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