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现场会。会议透露,自2021年7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我国种源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95%以上,水产国产种源市场占有率超85%,畜禽则超80%。
目前,我国种质资源“家底”更厚,种业科技创新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率达80%。其中,我国水产种业振兴方面成效显著——
首先,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首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全国7万余名普查人员调查养殖主体92万余家,普查到水产养殖种质资源857种,有效保存12万余份种质资源遗传材料,发布《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2023年版)》、《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等重要成果。3个国家级渔业种质资源库加快建设,水产苗种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新验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4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达105家,实现鱼虾蟹贝藻鳖参全覆盖。
其次,水产种业创新攻关取得新成绩。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开展水产种业创新攻关,2024年审定发布水产新品种23个,水产新品种累计达306个。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取得初步成效。推进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对南美白对虾等7个引进种开展育种攻关。培育南美白对虾新品种3个,国产种虾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摆脱进口依赖。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参与培育水产新品种10个,占新品种总数的43%。
第三,水产种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2024年,国家支持新建水产种质资源场项目6个、对虾联合育种平台项目1个、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项目2个,水产种质资源库分库1个,有关省市投资建设了一批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和苗繁场等基地,全国水产种业基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第四,水产种业管理取得新成效。水产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等种质资源保护新规定写入渔业法修订草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进出口审批等制度严格落实,水产种业市场秩序稳定。新建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5家,水产苗种供应质量进一步提升。
作为水产大省,广东在此次种业振兴行动中成效突出。《2025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4年广东海水鱼苗产量达67.96亿尾,占全国总量超51%;海水鱼类苗种、虾苗产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种”正以强劲势头持续充实全国渔业种源库,为蓝色粮仓构筑起坚实的“种源长城”。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旭君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