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琴一体化再提速!澳门2026施政报告聚焦横琴合作区建设

作者 黄天儒;关铭荣;梁涵;李宇航 2025-11-18 21:22

11月18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2026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下称《报告》)发布,提出将对标“三个要看”要求,更大作为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奋力推动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报告》指出,要打造澳琴融合标杆,落实“澳门+横琴”新发展定位,以澳琴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与广东省的协同联动,重点打造一批标志性、有带动效应的工程和项目,包括:做实做强中国—葡语(西语)经济贸易服务中心,协助国际投资者落户澳琴;重点做好大学城一期的各项筹备工作,优先扩大澳门公立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全力推进广珠(澳)高铁横琴段,以及高铁站至横琴口岸城市轨道接驳线建设,打通澳琴外联新通道;明确琴澳创新产业园发展方向,预留专门空间给澳门相关企业,将其打造为澳琴标志性的产业园;全力推进澳门国际机场前置货站项目;探索将部分空置商业楼宇改造为产业发展空间、人才房或保障房房源等。

产业协同

打造“澳门平台+横琴空间”共赢样板

《报告》将澳琴产业联动置于重要位置,擘画“文旅会展+中医药+金融+科技”四大增长极。

按照规划,两地将联动打造文旅会展商贸高地,联动各方共建“一程多站”跨境精品路线,开发“旅游+”跨界产品体系。争取横琴申请成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对象”。进一步深化“一会展两地”模式,联合打造“澳琴‧会展”品牌,合力竞投国际展会。为国内外微短剧拍摄团队提供便利服务。优化“澳门取景”“澳门元素”影视资金补助计划,资助具澳琴元素的影视作品进行宣传及发行。推动商圈资源整合,通过夜市经济、嘉年华等活动刺激消费,推动澳门本土餐饮企业赴合作区发展。

创新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依托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平台,充分发挥“澳门+横琴”的政策优势,吸引优质中医药企业入驻,推进中医药产品的“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新模式。以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为核心,联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的博物馆和展览馆等,打造沉浸式健康旅游体验。依托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推动中医药产品研发与转化、中医药装备示范应用以及中医药人工智能应用。

共建澳琴跨境金融新格局。争取优化EF账户的政策细则,支持并推动合作区具资质的澳资银行参与试点,进一步便利澳琴两地跨境资金流动。推动合作区私募基金赴澳门展业,扩大澳门债券市场辐射范围。争取双币种收单业务的试点范围由“澳门新街坊”扩展至整个合作区内的商户。

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合作区科创政策修订升级,深入拓展澳琴科技合作,推动“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机制创新,聚力发展集成电路等高科技产业。支持澳门高校加快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快“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建设。联动澳琴两地参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工作。

除此以外,两地将围绕《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合作区第二阶段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及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招引龙头企业落地。加强对优质项目的育苗培优,对已落地企业进行全流程服务。引导注册企业上岛办公,减少有名无实企业。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研究制订合作区促进企业高水平对外发展扶持办法、租金补贴政策等配套政策。推进“澳门诚信店”商户落户合作区,进一步推广诚信店互认机制,推动澳琴诚信店评定标准、管理与监察趋同。

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落实合作区第二阶段人才工作行动方案,加快完善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体系。推进“澳琴人才卡”计划。探索建设国际“人才驿站”与“一站式”服务窗口。

民生融合

澳门居民“横琴生活圈”扩容提质

在民生融合方面,多项便利化措施将落地。

一方面,健全澳门青年就业支持体系。开展澳门青年在合作区就业、实习及见习专项计划,鼓励合作区头部企业招聘澳门居民。开展“中小企业援助计划”“青年创业援助计划”以及“鼓励企业升级发展补贴计划”修法前期准备工作,研究将适用范围延伸至合作区的可行性。

打造趋同澳门的教育服务体系。完成“澳门新街坊”“澳门子弟学校”中学校舍的兴建工程,力争于2026/2027学年开办初中教育,并扩大小学办学规模。

另一方面,便利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医。持续推进在合作区实施便民用药措施。有序推动更多澳门药物可在“澳门新街坊”卫生站使用。稳步推进广医一院横琴医院新院区建设。争取在合作区开展澳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试点。

除此以外,《报告》还提出将逐步推动跨境养老服务发展,拓展“澳门新街坊”的家庭社区服务中心和长者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推动澳门养老服务模式延伸至合作区。

《报告》提出将合作区纳入现时澳门6个分区协作联网的机制之中,逐步形成“6+1”分区协作联网,为居民提供具预防、支援及辅导的三级预防策略和标准的家庭及社区服务。

横琴环岛东路高楼林立。

横琴环岛东路高楼林立。

硬联通+软联通

基础设施与规则机制衔接“双提速”

《报告》指出,将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推进横琴口岸“联合一站式”车道升级“免出示证件”功能建设,预计2026年可实现司机“免刷证”通关。推进2026年在横琴口岸旅检大厅增建合共46条具有“免出示证件”功能的合作查验自助通道和6条人工通道。推进研究横琴金融岛至澳门的澳琴新通道选址方案。推动“横琴单牌车”北上政策分批有序实施。

同时,将持续深化规则机制“软联通”。研究优化实施更加开放的分线管理政策。制定需修订的法律法规清单和工作计划。通过推出“粤澳海关跨境一锁”“单一窗口”“认可经济营运商”等多项措施及计划,促进贸易便利化,提升通关效率。

治理创新

“澳门元素”深度参与合作区建设

在构建高效治理格局方面,《报告》提出将落实合作区执委会工作机构职能优化调整方案,推动人员交流轮岗。

具体来看,选派更多澳门优秀公务人员参与合作区建设。用好新增设的“特别兼任”制度,以更灵活形式委派公务人员参与合作区重要工作或重大项目。加强澳琴公务人员双向在岗交流。面向澳门居民开展2026年员额制工作人员招聘。

《报告》还提出优化调整合作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指标体系,推动澳琴统计制度规则衔接。

有分析指出,此次施政报告在机制衔接、要素流动、社会融合等方面均提出具体路径,展现澳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也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撰文:黄天儒 梁涵 李宇航

摄影:关铭荣

编辑 刘梓欣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