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首日,中国男篮来到华附,球员胡明轩回应“最后一投”
近日,中国男子篮球国家队主教练郭士强,与男篮运动员、亚洲杯决赛主力队员胡明轩、朱俊龙一同走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第226期“华附讲坛”——“与强者共进”中国男篮专题活动,与华附学生面对面交流。
这是郭士强继2020年11月、2021年9月之后,第三次来到华附与学生交流。
活动上,主教练和男篮队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关于心态、压力与成长的“开学第一课”。他们鼓励华附学生,懂得了篮球的坚持与成长,就要学会更有责任感,敢于承担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事,通过学习和训练不断提升自己,更有力量面对高中的生活。
从亚洲杯赛场到高考考场
主教练分享“抗压”秘诀:训练在平时
在刚刚结束的男篮亚洲杯上,中国男篮以一分之差惜败于澳大利亚队,获得亚军,创下近十年来在该赛事中的最佳成绩。虽未能夺冠,但男篮队员凭借其努力与进步赢得了众多球迷的认可,被誉为“真正的强者”。
“最后一投时,心里在想什么?”提问环节,华附高二年级学生率先将问题抛给胡明轩,问出了许多球迷的疑问——在亚洲杯决赛对阵澳大利亚队的关键时刻,胡明轩错失绝杀机会,最终球队以一分之差惜败于对手,会不会感到可惜?
“当时心里特别平静,只专注于比赛本身,篮球就是这样,要么进、要么不进,一分差距,非赢即输,我们已经倾尽了全力。”胡明轩坦言,赛后确实会感到可惜,毕竟差一点就能战胜强队,但这份遗憾并没有击垮自己,反而成为下次进步的动力。
比赛面对最后一投时,球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高中“最后一考”来临时,学生也同样需要应对压力,如何调整?
郭士强表示,培养抗压能力是成为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前提。
“男篮打比赛和学生考试是一个道理,抗压能力需要从日常训练中积累。”郭士强回忆起在亚洲杯比赛中,面对新西兰的反扑,中国男篮及时调整战术并坚决执行,为最终获胜打下基础。此外,教练团队在比赛前后都会帮助球员们减轻压力,让他们得以专注比赛。
胡明轩建议,要养成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任何事情的好习惯,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高要求、高标准训练自己,努力养成“肌肉记忆”,帮助自己在赛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男篮队员的成长“必修课”
把“失败”踩在脚下
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拼搏和团结精神注入团队?如何看待团队中“默默奉献”、做支撑的人?在“小球时代”怎么探寻自己的打法?……“没想到华附同学的提问这么专业。”郭士强笑着说。
郭士强与胡明轩、朱俊龙围绕心态调整、抗压能力与克服挑战等诸多话题,回应了华附学生的一个个提问。
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公众的“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被放大审视,胜负更易引发舆论两极分化。
在谈及“如何面对胜败和质疑的声浪”时,经历过CBA联赛亚军失意和总冠军荣耀的朱俊龙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应该将失败当成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迈过所有的坎,看到光明那一刻,你会感到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为近十年来最年轻的CBA总决赛MVP以及中国男篮前队长,胡明轩对这个说法表示认可,“一路走到现在,也受到不少质疑,关键是要把失败看作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部分,在其中汲取教训、努力成长”。
现场,不少体育特长生参加活动,他们向球员请教如何更好平衡训练、比赛、文化成绩与个人生活?
郭士强建议,体育生首先要管理好时间,学会合理分配,其次要有坚强的意志,因为要同时做好几件事,要花的时间会比正常学生多,才有可能超越别人,这点非常重要。
球员比赛期间会看媒体的消息吗?教练会把手机收起来吗?打球的时候会戴隐形眼镜吗?……活动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成为学生们的“嘴替”,向队员们提问了不少问题。
“这些是自己都会屏蔽的东西”,胡明轩说,无论职业联赛还是国际大赛,自己都只关注球队官方发布的内容,从而避免干扰,更加专注比赛。
“欢迎国家队来华附训练,我们做好保障!”姚训琪说,学校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数量较多,氛围好,“知识城校区新建的篮球场是按照CBA标准设计,体育馆可容纳3000人同时观看,我们将整合校内篮球资源,持续推动校园篮球发展”。
采写:南方+记者 陈理 实习生 张容
拍摄:南方+记者 姚志豪 梁钜聪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通讯员 李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