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会,南海吹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一轮集结号。
1月3日,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现场会在桂城举行,全面总结了2022年以来南海作为首个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取得的工作成效,对一批在推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案例进行颁奖,并对接下来全面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现场会在桂城总部经济港举行。
现场会在桂城总部经济港举行。
会议指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下一步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突破点、发力点,全区党员干部要乘势而上,继续奋斗,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绝不动摇的必胜信心,努力开拓新空间,打开新天地,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再立新功,为广东佛山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改出发展新气象
空间重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自2022年1月获批试点以来,南海举全区之力,掀起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热潮,以劈波斩浪的气概,改出一片广阔新天地、改出发展新气象。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汇报了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情况。
过去三年,南海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为抓手,重点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地往哪里改”“动力如何激发”三个问题,加速城乡各类空间合理分区、连片集聚,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南海积极发挥三方力量,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坚持“财政引导、金融撬动、市场参与”,多元化、多渠道筹措资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100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约270亿元。累计获得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授信超630亿元,已发放超300亿元。鼓励村集体主动参与改造提升,推动集体自筹资金约50亿元。
通过盘活“三类地”,南海着力解决“地往哪里改”。聚力农地保育提质,南海在全区划定19.35万亩连片农业产保区和8.7万亩耕地集中整治区,通过耕地“占补平衡”、限制50亩以下零碎耕地流转等方式推动农用地保育提质,新增耕地超7000亩,集约农用地近4万亩。
南海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
南海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
聚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三年来南海累计拆除改造用地低效的村级工业园近2.6万亩,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超6.2万亩,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近2.5万亩。每年整理出来的连片土地确保七成用于支持制造业发展,已连续三年每年供应产业用地超6000亩,带动全区连续三年招商引资破千亿。
聚力生态环境再造,南海建成了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完成碧道309公里,新建、提升公园面积超134万平方米。同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GEP)实现路径,与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淡水湿地红树植物试验种植。
南海创新实施“四张券”,着力解决“动力如何激发”。其中,“地券”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房券”创新了地上房屋补偿方式,用于保障村集体的发展权;“绿券”主要通过鼓励边角地整治,解决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目前已实施地券、绿券项目超2000亩,开展房券项目超28万平方米,腾退低效建设用地超1.4万亩。在此基础上,南海计划再出台“金票”打通融资堵点,并在活动现场首次发放“金票”,助推融资5.24亿元。
徐永强表示,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从“三券”助力到“四票”保障,政策支撑更硬;从因地制宜到示范引领,改革路径更宽;从财政引导到多元共建,金融活水更足;从转型升级到集群稳固,产业实力更厚;从敢为人先到攻坚克难,雄师精神更强。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每一位付出辛劳与汗水的南海雄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徐永强的号召下,现场响起一阵热烈掌声。
获省1000万元奖补
南海土地整治试点经验获全省推广
会议既是对南海改革成果的回顾和展示,也是对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总结和表彰。
在过去三年的实践中,南海形成了“南海全域+”7种整治模式,为了推广南海的经验做法,现场进行了项目展示,一批来自企业、村居、镇街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土地整治离不开资金支持,现场一批金融机构对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了融资授信。
为了进一步打通融资堵点,南海还创新推出了“金票”政策,并在活动现场首次发放“金票”,九江镇南海家具智造园连片改造项目、丹灶镇全域土地整治一期项目率先饮上“头啖汤”,现场获颁发金票。
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案例。活动现场对一批政策创新优秀案例、执法先锋、“三券”实践优秀案例、金融活水运用优秀案例、集体经济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秀案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为村居(社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为企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为银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为奉献单位进行了颁奖。
同时,为了表彰南海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中的探索实践,省自然资源厅现场向南海区人民政府颁发了省级奖补资金1000万元。
“南海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作为,获得一千万元奖励,说明南海探索的经验值得全省推广。”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屈家树表示,南海在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组织了一个高效有力的组织体系,汇聚各方力量,展示出雄师精神,做到多规融合,把产业发展与空间保护和治理有机结合,探索出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形成大家齐心干事的局面。
他希望接下来南海围绕“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目标,从试点开路到试点提质扩面,向深入推进转变,坚持落规划、腾空间、增耕地、优生态、强活力,推动集成式改革,构建走在前列的空间布局。
佛山市副市长乔羽表示,南海在政策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有效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南海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决心、干劲和经验值得全市学习借鉴。
乔羽强调,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接下来要着眼长远做好战略谋划,用足用好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发挥好土地、金融、产业、财政等政策红利,坚定不移走存量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之路,增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后劲,“南海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以示范引领带动全域提升,努力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南海路径’‘南海方案’。”
改革红利释放
2024年南海工业投资超500亿元刷新纪录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活动现场,南海再次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吹响号角,启动了南海区2025年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南海区区长王勇对接下来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
他表示,接下来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要做到系统集成,产业集聚,高效集约,生态集美,多元集合,队伍集结六大方面。
系统集成,制度体系再完善。要不断优化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建立统一谋划、统一立项、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统一运营的“六个统一”全域全要素推进机制,提高全域整治项目系统性、整体性,确保农用地整治,村庄用地优化,产业用地增效,生态空间修复更加集成高效。
产业集聚,碎片空间再整合。王勇表示,2024年南海共供应7016亩产业用地,80.8%来自于存量空间,支撑全年工业投资超过500亿元,刷新南海历史最高纪录,展示了改革成果。接下来要继续坚持把全域整治作为优化产业布局,巩固产业集群的有力抓手,用好用足连片产业用地整备资源,推动从“整出多少土地”向“供应多少用地”转变,力争储备土地1万亩以上,加快20个千亩产业社区连片改造,新增连片产业用地超过5000亩。
高效集约,农业发展再升级。以农用地集中连片夯实高水平农业发展基础,继续推动良田连片,力争新增耕地2000亩以上,打造5个千亩以上的种植业、养殖业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切实提高农业空间功能系统性、整体性、高效性、生态性。
生态集美,城乡品质再提升。大力推动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继续项目化推进城乡绿美建设,以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
多元集合,共建合力再加码。要坚持“财政引导、金融撬动、市场参与”,多元化、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打造土地整治融资融券平台,健全“谁投资、谁受益”的社会资本投入收益回报机制,推动区内的国资企业积极参与储备、开发产业用地,引导村集体参与土地开发经营。
队伍集结,雄师精神再勃发。要继续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磨练干部、锻炼队伍,拿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鼓足“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奋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坚决夺取全域整治全面胜利。
■数读
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绩单
自实施试点以来,南海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了土地连片集约、腾挪归并,实施整治项目超1100个,投入资金约760亿元。争取各类上级扶持资金及专项债约213亿元;推动145个项目获金融机构授信633亿元,发放融资303亿元,整合出优质连片产业空间,“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图景逐步显现。
1.建设用地整治方面
(1)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近2.6万亩,累计近8.3万亩;
(2)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近6.2万亩,累计超15.2万亩;
(3)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近2.5万亩;
(4)连续三年每年供应产业用地超6000亩,带动每年招商项目签约投资额超1000亿元;
(5)腾退低效建设用地约1.4万亩,推动地券、绿券项目36个共2043亩,产生地券、绿券814亩;
(6)建设产业保障房228万平方米,签订协议兑换房券28万平方米。
2.农业用地整治方面
(1)集约农用地超4万亩,1000多个零散租户整合成50多个优质企业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2)建设10个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引入龙头企业8家;
(3)新增耕地超7000亩,50亩以上耕地集中连片度提升8.19%,已初步形成丹灶镇良登村、里水镇汤村村等132个百亩良田;
(4)调整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2344亩,5亩以下永久基本农田图斑数个数下降6.4%。
3.生态修复方面
(1)建成145个“名企百园”项目,新建、提升公园面积超134万平方米;
(2)累计完成309公里碧道建设;
(3)精细修复20个江心岛,改造开放秀丽湖库9个;
(4)建设57个城市公园绿地(含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约93万平方米;
(5)完成林分改造3450亩,森林面积增加26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0.06%。
4.村庄整治方面
(1)培育“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示范村居42个;
(2)建设农村“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近万个;
(3)保障乡村振兴用地超1200亩;
(4)完成农房风貌品质提升912户;
(5)超200个“美丽庭院”改造为乡村民宿、餐厅等文旅创意产业项目。
采写:南方+记者 孙景锋
区整治办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