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源市政府印发《河源市深入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5年专项行动方案》,聚焦河源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展科技金融提质增效、绿色金融扩面增量、普惠金融优化提升、养老金融稳步实施、数字金融创新应用“五大专项行动”,力争到2025年末,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融资可获得性明显提升、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在科技金融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方面,河源将推动设立科技金融服务站、构建“再贷款+科技联合信贷风险补偿金”新合作模式。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与“科技联合信贷风险补偿金”信贷合作模式,推动有条件的县(区)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纳入“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范畴,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能力。同时,提升科技型企业外汇资金收付便利化水平。
在绿色金融扩面增量专项行动上,将打造绿色金融专门机构。探索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新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扩大“绿色支行”覆盖面。提升银行机构“绿识别”能力。加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提升金融机构对绿色企业(项目)的识别能力,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在普惠金融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方面,将强化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金融服务。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及县域特色产业,积极深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深化金融助力灯塔盆地农高区创建工作,持续加大对农高区金融服务支持。同时,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配套服务和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支持服务。开展“引金融活水 激民企活力”等系列融资对接活动,加大“首贷”和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持续提升民营企业信贷资源投入。
在养老金融稳步实施专项行动上,将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康发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康发展。
在数字金融创新应用专项行动方面,将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公共服务场景应用。有序推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薪酬,逐步扩大数字人民币在城市治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
为顺利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河源建立了四大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协同。各有关部门根据工作分工职责,积极落实河源金融“五篇大文章”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推动解决跨部门的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形成合力。二是建立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项目库和企业名录。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定期更新行业特色名录及融资需求清单并上传至“粤信融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政银企融资对接,着力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市场主体的融资便利度和可获得性。三是强化统计监测和总结。组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相关数据统计、监测分析和考核评估工作,建立“五篇大文章”亮点工作报送机制。四是开展金融“五篇大文章”系列宣传报道。举办专题培训和业务辅导,制作宣传视频手册,推广典型案例运用,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河源金融“五篇大文章”认可度。
南方+记者 黄敏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