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定农商银行:扎根乡土担使命 金融赋能助振兴
近日,罗定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刚接受南方+记者采访,从罗定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历程、支持本地实体经济举措、新起点下开新局的做法三方面介绍了罗定农商银行近年来的工作和成效。
南方+:罗定农商银行创建已有七十余年,其改革发展历程是如何的?取得了哪些成就?
陈志刚:罗定农商银行创建于1953年,与罗定人民风雨兼程共同走过了72年。从昨日的农信社到今天的农商行,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我行以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全辖网点41家,遍布全市21个镇街,落实普惠金融服务到村,助力乡村振兴,存贷款规模持续多年位居罗定县域首位,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近年来,我行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先后获得“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重点纳税企业”“云浮市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优秀单位”等众多荣誉。截至2025年3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18.85亿元,市场占有率35%,稳居罗定市银行业机构首位。
南方+:在贯彻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罗定农商银行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支持本地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陈志刚:罗定农商银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增长和消费市场繁荣。
在科技金融方面,我行聚焦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设立科技特色支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先投向新兴产业、民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对科技企业优惠,金融服务方案也可定制。截至2025年3月末,已为罗定市12户科技金融企业共授信2.16亿元,用信1.69亿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绿色金融方面,我行以金融创新赋能低碳转型,推动经济向低碳、环保和可持续方向转型,创新将“零毁林”目标与项目信贷评价、贷款利率挂钩,发放全国首笔“零毁林生态养殖支持贷款”。截至2025年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1.37亿元,比年初增长17.64% 。
在普惠金融方面,我行从增投放、降成本和优服务出发,合理制定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优惠政策,依照实际情况可最高优惠20个基点,创新推出“一村一品贷”系列特色产品,不断加强镇、村各级组织的工作联动,抓实整村授信工作,畅通农村地区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截至2025年3月末,民营企业贷款授信超4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授信超26亿元。
金融进村服务。
金融进村服务。
在养老金融方面,我行加强营业网点适老化建设,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其中发放养老金融普惠贷款90万元,助力“银发经济”;此外,我行信贷支持的泷洲职业学校,将为本地未来养老产业培育大量的护理和康养人才。
在数字金融方面,我行加强科技赋能,引入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开展“数字化”整村授信工作,上线“优农e贷”信贷产品,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授信效率,信贷基础客群数量大幅提升,在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服务方面闯出一条新路。
南方+:站在新的起点,罗定农商银行将如何再出发、开新局?
陈志刚:我行以普惠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繁荣为己任,坚守定位,围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发展战略,践行“勤劳金融、普惠金融”理念,加大信贷投放,聚焦服务于罗定市农业、新兴制造业、新科技、旅游康养、南药肉桂等特色产业,我们致力于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与乡村繁荣振兴相契合的一条新路,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份农商力量。
策划:雷贤辉
统筹:谭益可
采写:冯焕哲
摄影:谭益可 冯焕哲
视频:谭益可
海报:区洁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