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横沥面点里的当代风雅
《山家清供》是南宋时期林洪撰写的一部关于饮食文化的著作,全书广收博采,收录各类珍馐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面点中的风雅如何?近日,南沙区横沥镇一场别开生面的面点竞技,以舌尖上的创新诠释着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型。
晨光初透,南沙横沥镇文化体育广场已飘起袅袅炊烟。31位身着白衣的“面点匠人”立于案前,揉、擀、捏、切间,雪白的面粉如细雪纷扬,一场续写《山家清供》的当代雅集正悄然开场。
铁锅中的油花轻跃,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老师傅们常说:“油温如人心,要热而不躁。”参赛者梁素宇将芋角轻滑入锅,油温180度的分寸间,金黄蜂窝纹路如秋菊绽放。这手艺,正是横沥茶楼六十年来“早茶三宝”的独门绝技。
李建辉的“可可雪茄”静卧盘中,烟叶纹理细腻如工笔画;横沥镇第二幼儿园梁燕萍的“熊猫麻团”旁,抹茶酥条斜倚成竹。这些创意点心,既延续了横沥嫁女“点心担”的传统形制,又注入了新时代的巧思。
经过3小时比赛,梁素宇荣获一等奖;红昇酒家的骆伟东与梁世友荣获二等奖;岭南东方酒店的李建辉与何瑞芬、横沥镇第二幼儿园的梁燕萍荣获三等奖。
当横沥老街坊执筷轻叩芋角,脆响如磬的瞬间,唤起了多少人的记忆。“小时候跟着阿婆去横沥茶楼等位,就为这一口蜂巢芋角。”年轻选手们面粉未净的指尖,正将横沥水乡的柔情,揉进面团的每一道纹理。
这场由镇总工会联合多部门举办的面点大赛,不仅延续了《山家清供》的饮食美学,更成为横沥镇高质量发展的一抹亮色。在这里,每一道裂开的蜂巢纹路,都是横沥人坚守的密码;每一缕升腾的蒸汽,都飘散着水乡特有的甘香。
南方+记者 任燚
通讯员 横沥镇总工会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