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冠:佛山有“玄机”|沥商传奇

作者 熊程;杨馥铫;廖明璨;戴嘉信;严经纬 2025-04-28 06:31

05:06

许冠:佛山有“玄机”|沥商传奇

伊拉克米桑油田里,一套名为“璇玑”的全球领先钻井装备,已经掘进了几万米。万里之外的佛山南海,“璇玑”产业化的推手许冠,正筹划着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1991年,29岁的工程师许冠“孔雀东南回”。他离开原机械电子工业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回到家乡广东,与南海盐步经济发展总公司合作创办了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中南机械”)的前身。三十多年里,他从大沥出发,带领团队在柴油机关键零部件、船舶关键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屡填国内空白。

虽然跨越了许多应用领域,但是许冠做的事情始终围绕“机械”二字,并且从未离开过研发一线,是“上一辈”企业家中少有的技术专家。如今,许冠是中南机械董事长,也是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海万泰”)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国内精密机械加工行业的一张名片。

许冠的身上,有着怎样的“玄机”?

孔雀东南回

2025年2月5日,农历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许冠作为企业家代表受邀在现场参会,并在产业集群发展平行论坛上,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

许冠(左)受邀参加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受访企业供图

许冠(左)受邀参加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受访企业供图

从一个“理工男”到全省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许冠走了40多年。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都被称为“天之骄子”。1979年,不到16岁的许冠就从湛江廉江一中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就读机械二系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开学典礼上,学校邀请了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给同学们作报告,其深厚学养和人格魅力,给初入大学的许冠强烈的震撼,也为他打开了科技研究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许冠被分配到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这是国内材料表面工程行业的龙头单位。进研究所两年后,许冠就成为研究小组长,带队开展低压阀门密封面等离子堆焊材料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仅用三年,项目就成功突破,获得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评选的一等奖,并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许冠还记得,“当年干活都比较‘拼命’,基本上没有周末,晚上加班也是常事。项目评审前,团队连续6天几乎通宵。”

中南机械创办早期的企业管理层会议。受访企业供图

中南机械创办早期的企业管理层会议。受访企业供图

越好的技术,越需要广泛的应用才能体现价值。

完成首个重大突破后,许冠一边继续做研发,一边到各地进行技术推广,包括原石油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等单位下属的工厂,以及其他地方企业。几年内,许冠的足迹到达全国600多个工厂,也接触到家乡广东在改革开放的火热浪潮,对实业的向往之心日益强烈。

那些年,广东由于工业发展迅速而电力短缺,因此很多地方都建立了电厂,引进大型柴油机组进行发电,包括佛山也有不少。各地的设备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转,且使用腐蚀性强的重油,引进容易养护难,许多备件都需要进口,这曾是一个百亿级的大市场。

许冠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与盐步经济发展总公司一拍即合。

盐步产业起步早、邻近广州,当时提出了“引进1000名工程师”的口号,还建设了专门的“工程师楼”供人才们免费居住,给了许冠和他的伙伴们极大的鼓舞。最终在1991年,许冠带着一些研究所的同事和在各地跑工厂时结识的技术人才,在原单位设置重重障碍不“放人”的情况下,坚定来到了盐步。

盐步经济发展总公司在那几年创办了一系列以“中南”为名的企业,包括中南机械的前身。当时要办一个这样先进的企业并非易事,但是从盐步到南海、佛山,都对项目十分支持,相关部门和许冠一起跑广州、跑北京,拿到了国家火炬计划的专项扶持,并且还获得了来自瑞典的政府贷款。

1993年,中南机械表面强化处理厂和中南模具厂,即中南机械的前身正式开办,许冠实现从工程师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型。同年,中南表面强化处理厂还参加了广东省在德国举办的高新技术洽谈会。很快,中南机械就实现了进口大中型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产品各项关键指标达到与国外件同一水平。1995年,中南机械入选南海第一批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盐步被评为“1995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之一。

这是许冠的一次重要飞跃,也是为盐步以及今天大沥的一个里程碑。

“上天”与“下海”

今天,在城市中已经几乎没有大规模的柴油发电。

对许冠来说,不好的消息是,柴油发电逐渐退出城市舞台,正是从中南机械实现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后不久开始的;好消息是,柴油机仍然广泛应用于多种设备和场景中,其在柴油机零部件中积累的经验也能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加工行业。1997年前后,中南机械就已成功成为ABB、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提供开关、断路器等产品。

2000年,中南机械转为股份制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许冠决定将业务向多个领域延伸。

他先是与佛山国资合作,利用原佛山发电厂的厂区,从零部件制造、装备维护开始再到整机制造,打造了佛山最早的数控机床企业之一,也就是今天的佛威精密机器。同时,中南机械继续把业务往船舶装备、石油装备、航空装备方向拓展,在佛山首创乃至填补国内空白、走在世界前沿的道路上狂奔。

船舶装备是一个对安全要求极高,也相对封闭的市场,达到其门槛很不容易。一个偶然的契机,中南机械帮助国内一家大型远洋运输公司解决了发动机进口零部件的维护难题,进而实现100多种零部件的国产化,逐渐打入船舶机械行业,与越来越多船用柴油机、重型起重机企业和船舶主机厂建立合作。

中南机械在船舶装备领域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成就,是“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上用到的大型船用电控共轨柴油机共轨单元。2003年,国内造船龙头引进了瓦锡兰RT-Flex电控共轨柴油机专利技术,对电控共轨柴油机进行国产化,但是其中的关键零部件共轨单元对制造工艺、材料的要求很高,相关单位虽有图纸,但用了两年时间还是未能成功。

这个难题最后来到了许冠手中,他带领团队用时4个月攻坚,经过几十次试验,又辗转找到愿意为其特制材料的钢材厂,最终成功研发出的制造方案,比日韩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至今,中南机械仍是国内唯一的瓦锡兰柴油机共轨单元供应商。

中南机械生产的海上石油钻探关键零部件。王谦 摄

中南机械生产的海上石油钻探关键零部件。王谦 摄

一直“下海”,也为中南机械连通了一条“上天”的路。

2005年,中南机械与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合作,成功为世界最大油田服务公司斯伦贝谢制造了一款石油钻探机械关键零部件。当时,斯伦贝谢在全球初选了多家意向合作方,只有中南机械和一家新加坡企业顺利完成任务,而中南机械用时比后者少了半年。经此一役,中南机械不仅打入了石油机械的最高端市场,而且与航发公司建立了合作,得以参与国产大飞机重要零部件的研发攻关。

高精尖的能做,普通的机械装备自然也都不在话下。

疫情初期,各地口罩机普遍短缺。南海区相关部门先找到一家企业试制自动口罩机,未能成功。中南机械接手后,在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的情况下,只用了半个月就成功造出首台样机,并很快量产了四五百台,还出口到美国市场。

在武侠小说里,衡量一个人功夫高不高,标准之一就是看其能否很快将一门新功夫练得炉火纯青。在机械装备这个行业,许冠绝对是一个顶尖高手。这些年,他带领团队做过的精密零部件超过1万种。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现在做得比德国好多了。”许冠毫不谦虚。

中南机械生产车间。廖明璨 摄

中南机械生产车间。廖明璨 摄

“这是我们的机会”

2025年1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发布2024年度“央企楷模”,中海油“璇玑”技术团队名列其中。

许冠并不是获奖者,但是与有荣焉。“璇玑”的成功产业化,与他密不可分。

“璇玑”是我国自主研发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系统的名字。20世纪90年代,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系统在国外问世。此后,这一技术长期被掌握在全球最顶尖的三家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手中。2014年,“璇玑”海试成功,能在几千米地层下“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甚至能在仅1米厚的薄油层中穿行数千米,也被形象地比喻为“贪吃蛇”或“地下导弹”。

“璇玑”系统结构展示。戴嘉信 摄

“璇玑”系统结构展示。戴嘉信 摄

但是一项产品从研发成功,到能够规模化生产,其中还有很长的距离,没有丰富的装备制造经验难以做到。中海油自身团队尝试多年,也未能成功,于是在全国进行招标。最终,中南机械凭借在精密机加工、数控机床制造等领域的深厚积累,而且还长期为斯伦贝谢供应与“璇玑”相似类型的关键零部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从一众强手中脱颖而出。

在联合建立全新的制造基地之前,中南机械托管了3年中海油原有的“璇玑”加工车间。2018年3月,中南机械向中海油派出了一支最短工龄也有12年的资深技师团队。在技师们的努力下,原有的精密加工设备被重新编程,一些设备被修复和调整,依托中南机械子公司佛威机械补充了一批全新设备,设计方案也得到了改进。团队还优化了刀具的选择、工装夹具的设计,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2020年11月5日,中海万泰在南海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中海万泰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南机械共同发起组建,首要任务就是量产“璇玑”。新的合资公司成立后,打造了全国首条“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还能生产裸眼电缆测井设备、套管测井设备等关键机械零部件。中海万泰在2022年建成投产,当年营收就突破1亿元,2023年营收突破3亿元。

2020年11月5日,中海万泰在南海奠基。受访企业供图

2020年11月5日,中海万泰在南海奠基。受访企业供图

在许冠的谋划里,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海万泰,不只要做中海油的生意,还要做整个石油装备行业的生意,打造“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一站式服务商。2024年10月的一份《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使用工业CT项目环评公示》显示,其计划与世界三大油服企业之一的贝克休斯展开合作,生产相关产品。“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不愿意做制造业了,而且我们的交期只有他们的一半,这是我们的机会。”许冠说。

与此同时,有了将“璇玑”这样的大国重器成功产业化的经验,中海万泰也成为国内装备类中试条件最好的单位之一。许冠曾经打造过科创孵化器,但是成果并不显著,他发现很多创新成果最缺乏的是中试环节。2024年6月,中海万泰入选佛山首批中试平台。2025年3月18日,佛山市海洋石油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中试工厂运营标准化试点项目在中海万泰启动。

对于运营模式和能力都已十分成熟的中南机械,许冠则希望将其做成一个“精密加工连锁店”。在现有的西安、昆山、上海等子公司的基础上,许冠计划引入相关产业资本,继续复制其模式和能力,在全国打造超20个“连锁店”。

2024年,中海万泰、中南机械两家企业的总营收增长接近20%。未来,许冠计划推动中海万泰先行上市。“企业的发展需要资本、人才、市场‘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中南机械作为民营企业,以后要跟着中海万泰成长。”他说。

【对话】

许冠:啃惯了硬骨头

南方+:从大学毕业开始,你几十年来一直处在技术的最前线,填补一个个国内空白、行业空白,而不是像很多企业一样在简单的业务上不断扩张,为什么?

许冠:首先是我自己喜欢,很多机械零部件,把它做出来很有成就感。大学之后我在研究所待了很长时间,做惯了这种“啃硬骨头”的事情,有这种基因。即便有些项目会花费很大时间精力,有可能同样的时间精力投入在其他事情上面可以赚更多钱,但是我们帮助客户实现高端装备国产化,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当然,我们的策略也在调整。以前只要有客户有难题找到我们,我们就去解决,工作的方向比较杂,所以做了1万多种零部件的开发。现在,我们会更加聚焦在高端石油装备等少数几个领域。

中南机械的技师在操作设备。廖明璨 摄

中南机械的技师在操作设备。廖明璨 摄

南方+:要在机械装备行业有所成就,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许冠:最难的是要特别长时间的专注。这个行业很多东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靠经验积累,不是一两年。要培养一个机械行业的高级技师,至少需要10年时间,普通技师也要五六年。以我个人来说,我从毕业到现在没有换过行业,也没有离开过研发一线。

所以,我们在市面上很难直接招到合适的技师,更多是从年轻人开始培养。早在1995年,中南机械就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近年来,我们也一直与高等院校、职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

南方+:在大沥经营企业这么多年,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许冠: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地方是珠三角、长三角。刚开始离开研究所来到大沥盐步,我就看到了这里政府领导做事情的魄力,运用镇里的资源办了一批优秀企业、在全国各地网罗人才。企业创办初期有困难,镇里会派人和我一起跑广州、跑北京,协调各种资源和支持。多年来,大沥对企业的服务一直做得很好,企业有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沟通。

南方+:你眼中的“沥商精神”是什么?

许冠:实在。这是大沥企业家最宝贵的精神。

南方+:对于新一代的企业家,你有什么建议?

许冠: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就不得了。人们往往说“鸡蛋要放在很多篮子里面”,但真正在干企业的时候不行,因为精力有限、财力有限、市场也有限。把一样做到极致,肯定会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点上我们有不少教训,比如曾经因为不够聚焦而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但由于对行业了解不深入而受挫。

【调研手记】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技术报国”

纵观许冠的创业史,从初出研究所“下海”到如今再次与央企联手创办中海万泰,与国资合作是他的主线之一,也是企业不断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动力。

善用国资力量,让许冠的技术才华得以充分展现。许冠是“上一代”企业家中少有的科技专家,因为很多科技专家或者懂技术的人不一定能办好企业,尤其是在过去草莽英雄辈出的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许冠怀着对实业的满腔热情来到盐步,如果不是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支持,仅凭他自己和伙伴们的力量,很难把中南机械顺利办起来。对于今天的科技创业者来说,国有“耐心资本”同样十分重要。

“璇玑”仪器族谱。戴嘉信 摄

“璇玑”仪器族谱。戴嘉信 摄

善用国资力量,让许冠始终站在技术的最前沿。从中南机械到中海万泰,许冠带领团队开展的很多高精尖项目,都是帮助大型央企解决“卡脖子”问题。而且不断声名远播,许多企业都是慕名主动找到他。在成就一个个“大国重器”的同时,许冠和团队成员们也成就了自己,证明了民营中小企业也有能力跟国际上最强的对手掰一掰手腕。

在这个工程师红利的时代,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许冠真正把“技术报国”做到了。

撰文:熊程

剪辑:杨馥铫

摄像:廖明璨 戴嘉信

海报:严经纬

更多阅读:

专题|沥商传奇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