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凌晨3时,手术室无影灯下,主刀医生南城医院党总支书记王三贵、外科副主任王海峰的额角渗出汗珠——腹腔镜显示,患者的近2米长的小肠发黑缺血坏死,肠系膜多发血栓,密布的血栓如同扭曲的蚯蚓,在血水中狰狞蠕动。“全部坏死了,必须开腹切除!”两位医生斩钉截铁。
这场惊心动魄的“肠道保卫战”,主角是50岁的台商张先生(化姓)。此刻他躺在手术台上浑然不知,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持续46小时的“血栓风暴”。
下飞机直奔医院 4小时抢救肠道
张先生长期工作生活在泰国。4月22日早上6点多,他突感胃部胀痛,自行服用药物后症状未缓解,夜间疼痛加剧被送往当地医院。泰国医院初步怀疑为阑尾炎,但因语言沟通不畅,张先生转院后仍未明确病因。此时,他已出现感染性休克迹象,腹腔内大量血栓形成,肠道开始坏死。
因曾在柬埔寨遭遇交通事故且对国外医疗缺乏信任,张先生坚持回国治疗。4月23日,他强忍剧痛搭乘三小时航班抵穗,被轮椅推出机场后直奔南城医院,17时57分入院。经CT检查及腹腔镜探查,医生发现其小肠近2米已发黑坏死,肠系膜动脉、静脉及门静脉均存在广泛血栓,诊断为“肠系膜血管血栓合并肠坏死”。因血栓远超预期,医院立即进行长达4小时的开腹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并完成血管清理。
4月23日3时47分,手术顺利完成。主刀医生王海峰、王三贵分析,张先生长期熬夜、饮酒、饮食不规律,职业特性导致久坐,加之年龄增长,多重因素诱发血液高凝状态,最终引发致命血栓。“这类血栓初期症状易与胃病混淆,一旦延误可能造成器官衰竭。”术后,医院通过气压治疗预防下肢血栓,并持续监测门静脉血栓风险。
莞台医疗频合作 守护同胞生命线
“真是捡回一条命!”张先生家属表示,之前张先生曾在柬埔寨出车祸,国外缝合技术让他吃了苦头,这次坚决回国。而长期在南城居住生活,张先生也对南城医院倍感信任。此次,家人在机场接到张先生时,他已经无法行走,只能靠轮椅推出机场。南城医院的精准判断和快速响应,避免了肠道进一步坏死,也成功挽救了张先生的生命。
目前,张先生仍在南城医院住院观察,病情趋于稳定。
张先生跨国求医、返东莞获救的案例,生动诠释了“莞台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也反映出东莞在两岸医疗合作中的务实担当。
作为大陆台胞台企发展最早、最集中、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东莞始终将台胞健康福祉置于重要位置。在202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中,就明确提出了支持台胞子女教育和医疗资源衔接的措施。
通过提升台胞生活便利性、推动医疗资源共享等措施,东莞进一步推动莞台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合作,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台胞的安全感,为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写下温暖注脚。
东莞医疗专家提醒,肠系膜血管血栓被称为“腹部杀手”,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达60%-80%。长期久坐、脱水、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为高危人群。医生提醒,若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便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南方+记者 欧雅琴 陈琬莹
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