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千家企业、百亿产值”生物医药集群已成

作者 黄诗妤 2025-03-20 17:05

“百千万”坪山在行动⑲

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建起国内首个全外资投产的国际疫苗工厂;万乐药业生产的吡柔比星(THP)稳坐国家抗癌药品牌TOP10;科睿驰拿下“全球医疗技术创新奖”;新产业造出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过去几年,“深圳Biopark”产业地标在坪山拔地而起,“千家企业、百亿产值”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蔚然成形。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坪山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坪山区药品生产企业数量、药品批件数量、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高端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等核心数据均占全市近四分之一。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收获不少荣誉。2024年,坪山区成功入选“2024最具生物制造创新力十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首选坪山”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未来的坪山,不仅仅是“工业重镇”,更要发展为“药谷新城”。

穿针引线,全“链”聚集要素资源

短短几年时间,“千家企业、百亿产值”的生物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

一方面,以“政产学研医”+“千企共进共创”解决企业难题。坪山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党委,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监管机构等各方优质力量资源,持续推动“政产学研医”全链条产业沟通渠道。过去一年,在市区两级产业链党委指导下,开展行业交流活动15场,开展“千企共进共创”品牌活动,实地调研企业约560余家次,协调解决企业融资、资金申报等问题500余个。

另一方面,推动“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融合,根据“一产业两规划两政策”发展战略,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围绕“创新链”——引入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知名研究机构,开展研发转化和成果产业化;

围绕“产业链”——提出创新企业攀登、龙头企业引进、改革创新政策试点等十项工程,覆盖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等产业;

围绕“资金链”——落地深圳市“20+8”基金集群的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发布《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引入复健资本开展“资本+招商”;

围绕“人才链”——出台生物医药产业专项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破壁清障,全面释放改革动能

“深圳的竞争力不是靠政策洼地,而是靠制度高地和生态雨林。”坪山以“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为牵引,突出强县健全动力机制,下好生物医药特色优势产业“先手棋”。

向改革要动力,坪山通过深化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改革,搭建出入境特殊物品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市级层面建立生物安全联合监管机制,破解特殊物品“进的慢”“进不来”难题,保障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研发生产的关键性原材料供给。

与此同时,谋划、深挖新的原创性、引领性改革项目,开展“促进医疗数据活化应用改革”等课题研究,通过在坪山区小范围推进医疗数据活化应用,探索建立权威的临床数据“脱敏”机构,以及培育第三方专业化平台,实现数据在医疗机构与企业间实现“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分布式安全流动,使“医疗沉淀数据”成为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在创新服务方面,坪山区和省药监局签订合作协议,将坪山区纳入广东省药监局创新服务重点地区,并探索建立广东省药械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协调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大湾区分中心、医疗器械审评大湾区分中心为坪山区企业开展服务指导,加快审评审批进程。

下一步,坪山将持续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构筑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护城河,加快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引擎”,以新质生产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动能。

撰文:黄诗妤

编辑 杨溢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