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打造“环两江科创核”,丹灶扬帆起航

作者 林洛峰 2025-02-15 16:03

15日上午,在“仙湖氢谷”的创新中枢——佛山仙湖实验室,一场推动“科创丹灶”迈向Next Level的发布会拉开帷幕。(相关链接:打造仙湖国际科创社区,丹灶争当“环两江科创核”)

现场,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重磅发布仙湖国际科创社区规划,配套发布一系列支撑举措,推动一批项目集中签约,助力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强势起航。

从春天出发,丹灶抢抓发展新机遇,扛起历史新使命,不仅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也要通过科创牵引人才、资金、配套、人文等资源加快流向佛山中部片区,驱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打造“环两江科创核”注入丰富的发展内涵。

备受外界关注的佛山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正在丹灶的探索实践中,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科创发展图景,令人期待,催人奋进。

丹灶通过建设仙湖国际科创社区,打造“环两江先行区”的科创核。通讯员供图

丹灶通过建设仙湖国际科创社区,打造“环两江先行区”的科创核。通讯员供图

什么是国际科创社区?

整个发布会持续了大概45分钟,时间并不长,但满满都是干货、诚意和信心,向外界展现了丹灶打造仙湖国际科创社区的目标、路径和举措。

2月15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重磅发布“环两江科创核”——仙湖国际科创社区规划。通讯员供图

2月15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重磅发布“环两江科创核”——仙湖国际科创社区规划。通讯员供图

从目标看,丹灶对仙湖国际科创社区的定位极高,就是要依托“仙湖氢谷”,建设海内外科技人才的桃花源、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打造成为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科创核,由此成为佛山的科创地标。

从路径上看,发布会重点围绕建设海内外科技人才的桃花源和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对仙湖国际科创社区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布局。比如,打造11万平方米优质载体的湾区科学家创业园,建设1.2万平方米的仙湖创客总部,新建占地70亩的小黄鸭主题乐园,打造仙湖水上运动基地,建设湖滨商业街区,引入高端酒店、民宿,打造氢谷人文服务中心,实施畅行工程等。

值得一提的是,前期丹灶还出台了详细的项目清单,并汇总、梳理、归类形成科创六大工程,涉及硬核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创载体焕新升级、科创社区生态赋能、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应用场景拓展等六大方面部署。

发布会上,围绕仙湖国际科创社区的建设,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发布,3个科技服务平台项目、7家银行参与的金融机构中试贷项目、4个商业及交通提升工程、8个重点科技项目集中签约,6家丹灶镇内制造业企业获校企联创示范点授牌,体现了“科创丹灶”的决心和行动力,率先为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启动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仙湖国际科创社区核心区面积达13600亩,拓展区面积达60000亩。通讯员供图

仙湖国际科创社区核心区面积达13600亩,拓展区面积达60000亩。通讯员供图

从以上一系列发布内容可以看出,仙湖国际科创社区的建设理念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园区,其在空间和功能层面并不是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组织逻辑,而是立足仙湖片区优美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态势,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模式。

毫无疑问,科创源头是人才,引才留才不仅要满足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还要解决好他们的“吃住行游购娱”需求。这决定了丹灶不能用封闭的围墙、冰冷的厂房去建设这片科创活力集聚地。

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借用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社区”概念,是一次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升级,反映了丹灶越发重视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科创丹灶”进一步以满足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需求为建设导向。

佛山仙湖实验室作为第三批省实验室,已形成以院士、国家级人才领衔的近150人科研人才队伍。戴嘉信摄

佛山仙湖实验室作为第三批省实验室,已形成以院士、国家级人才领衔的近150人科研人才队伍。戴嘉信摄

而佛山仙湖实验室作为第三批省实验室,已形成以院士、国家级人才领衔的近150人科研人才队伍,正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仙湖国际科创社区立足湾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底气所在。

一言以蔽之,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将是一个有高度、有温度的地方,让全球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持续迸发的科创之力,引领氢能等新兴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为何建国际科创社区?

新春伊始,丹灶开局即开干,推动仙湖国际科创社区乘风破浪,强势起航。东方风来满眼春,风从何处来?

岭南大地,“新”风正劲。2月5日,广东连续第3年在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佛山城乡,协调共进。同样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佛山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首次明确提出以中部的丹灶、西樵、九江等六个镇街为核心区,高标准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破解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战略布局,南海西部三镇均纳入核心区范围。在2月6日召开的南海“新春第一会”上,南海明确推动西部三镇优势塑造、价值实现,全力打造佛山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同时,南海正奋力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坚持以人文引领、科技驱动牵引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

丹灶从未像今天这样,站上了全市跨区域重大平台、重大规划的舞台中央。抢抓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丹灶最大的优势,也是最重要的发力点。

为什么这样说?丹灶用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丹灶从小五金起步,成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过去十余年,丹灶通过重视科技创新,重点布局氢能、智能安全应急等新兴产业,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加速度。

丹灶制造业开启转型升级之路,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早在2013年,丹灶就提出了科技创新“321体系”。此后,丹灶围绕科技创新持续发力:2015年引入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016年提出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2018年启动建设48平方公里“仙湖氢谷”;2019年推动佛山仙湖实验室落地成立……

2023年底,丹灶进一步提出“中国氢都、科创丹灶”的城市总体定位,激活城、产、人、文各领域要素,打造适宜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及青年人“三家一青”群体安居乐业的热土。

数据可以直观反映近年丹灶的科创工作成效。截至2024年底,丹灶拥有院士项目26个、科创项目超180个、人才团队项目44个;全镇规上企业R&D占比达2.87%,在南海全区名列前茅。

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丹灶实践不断深入。截至目前,丹灶已有高新技术企业5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4家;通过佛山仙湖实验室深度赋能,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去年建成投用;大湾区首条百兆瓦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产中试线等一批含金量很高的中试平台投用,标志着科技成果在丹灶提速转化落地。

回望过去,把握现在。不难发现,丹灶建设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仙湖国际科创社区,是丹灶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抢抓“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机遇,结合自身科创优势,深谋远虑推出的战略布局。

展望未来,仙湖国际科创社区确立三大定位的更深一层目标,显然是要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促进人文与科创交相辉映,引导人才、科技、资金、项目等资源加速流向佛山中部,为佛山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多先行示范经验。

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围绕1800亩仙湖水面打造。图为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优美的仙湖片区。林洛峰摄

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围绕1800亩仙湖水面打造。图为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优美的仙湖片区。林洛峰摄

如何建国际科创社区?

以仙湖国际科创社区集聚全球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好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关键的要点是什么?

千里之外,启建于2019年的上海静安国际科创社区,如今已构建起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创新型总部在内的创新生态,并拥有完善的生活设施配套。而在成都,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科创社区则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金融为支撑、以资源为统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产业配套服务。

虽然仙湖国际科创社区与上述两个国际科创社区在区位交通、产业定位和人才需求类型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完善社区配套、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共通之处。在仙湖国际科创社区规划和丹灶科创六大工程中,也能看到类似的布局。

比如,在构建科创生态方面,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将重点建设湾区科学家创业园,定位做科学家的创业助手,提供多维度的金融服务,打造“技术挖掘、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服务体系;仙湖国际科创社区拓展区将为科创项目产业化阶段提供空间供给;丹灶还通过搭建多元协同的基金联动发展模式,联动银行推出中试贷,推动租金入股、土地入股模式常态化等举措,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机制,深化“政产学研金”协同联动。

南海全区第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南海实验学校位于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内,已完成全学段招生。通讯员供图

南海全区第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南海实验学校位于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内,已完成全学段招生。通讯员供图

在已有十二年一贯制南海实验学校、青社酒店、随意院子·翰林谭家菜、澹如书屋等优质配套的基础上,丹灶提出加快推进建设湖滨商业街区、人才公寓、高端酒店、小黄鸭主题乐园等项目,持续完善交通配套,不断丰富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品质,为科创社区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随意院子·翰林谭家菜落户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湖畔。通讯员供图

随意院子·翰林谭家菜落户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湖畔。通讯员供图

围绕科创社区治理,丹灶提出以打造“两江”社群共生新高地为目标,实施社群载体活化、社群培育成长、社区基金发展三项计划;通过建设氢谷人文服务中心,搭建服务科技人才与科技人才赋能社区的双向奔赴平台,构建全年龄段友好的社群场景,为人才交流、跨界合作提供“社交磁场”。

以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水上南海”战略实施、南海大力发展人文经济等为契机,丹灶正以“一村一品”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大力推进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和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带建设,全面推动艺术乡创,带动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和基层治理。

如今,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创建“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国际性复合功能社区的蓝图已经绘就。未来,以仙湖国际科创社区为平台,丹灶还将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人文经济、乡村振兴等共生共荣之道。

期待丹灶用担当展现新作为,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奋力打造海内外科技人才向往的桃花源、湾区科研成果转化集聚区、“环两江先行区”的科创核,奋力书写镇域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采写:南方+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林静媚


编辑 熊琳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