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催婚Top5的地区居然是它们?现在年轻人已从“攒钱结婚”到“攒钱不婚”…

广东最生活 2025-02-14 18:31

今天是情人节啦!大家今天有什么安排呢?还记得往年有不少情侣都选择在今天登记结婚呢。前几日,民政部披露了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数据,在经历2023年的止跌回升后,再度下降。

据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2023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768.0万对,办理离婚登记259.3万对。

相较而言,全国结婚登记数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了约20.5%;离婚登记数则增加了2.8万对,上升了约1.1%。

广东催婚地区Top5竟然是这些…

曾经的广东,也是一个“催婚”大省。2022年,广东是全国唯一结婚登记数量超50万对的省份。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2023年广东初婚人数达107.11万人,是全国唯一初婚人数破百万的省份。

今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据广东民政事业统计季报(2024年第四季度),2024年广东结婚登记数为51.2万对,较2023年(63.2万对)减少约19.0%;离婚登记20.7万对,较2023年(19.1万对)有所上涨。

想知道广东哪些地区才是催婚Top5?2024年广东结婚登记量前五的城市依次为:深圳(91926对)、广州(83712对)、湛江(32737对)、佛山(31121对)、东莞(29208对)。不过,这5座城市的结婚登记在2024年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

近5年来,湛江结婚登记量均居全省第三,结婚登记量与全国、全省趋势相仿,在2023年前一直下跌,2023年止跌回升,2024年又再次下探。

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地的结婚登记变化趋势相近,2020年至2023年不断增加,并在2023年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值。2024年4地结婚登记量均有所下降,其中深圳、广州、东莞3地2024年的结婚登记量仍高于当地2022年的结婚登记量,佛山2024年的结婚登记量较2022年的结婚登记量略有下降。

究竟谁“偷走”了年轻人的婚育自由?

结婚率暴跌的背后,有很多人骂年轻人自私地“不婚不育”,却选择性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能结婚的适龄人口,早就在断崖式下跌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9年后出生人口开始暴跌,从每年近2500万一路跌到2024年的954万。也就是说,现在25-35岁的适婚主力军,直接比上一代少了一半!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20-40岁适婚男性多出1752万。现代男女性别比例的不均衡,也不是靠结婚就能解决的。就算下一代的比例均衡,也还得全社会普及“不能重男轻女”的理念才有希望。说白了,就算所有女性都结婚,仍有3000万男性注定“注孤生”。

而且这届年轻人被迫在社会上“卷生卷死”,本科学历不够,还得卷个硕士、博士;然而出来工作工资又被卷成低水平,生活都是刚好够自己维持下去,更别提恋爱、结婚、养育后代的成本了。

而且高学历还带来另一个悖论:择偶标准与生存压力正相关。也就是说,学历越高,择偶标准越高。《2023婚恋调查报告》显示,73%的女性要求配偶学历不低于自己,而男性则紧盯“体制内稳定”和“情绪价值”。

当代婚姻的“隐形刺客”刀刀扎心

年轻人本来身处的社会就已经够卷了,就算爱能克服万难,但婚姻承载的社会压力更是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

结婚第一步要面临的就是彩礼问题。不过广东彩礼倒还好,主要是求个意头。但北方的彩礼那真是吓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全国超79%的婚姻收取彩礼,山东以89%的比例登顶“彩礼大省”。某些地区甚至流行“三斤三两”(百元钞称重)、“万紫千红一片绿”,折现轻松突破20万。

彩礼作为第一道门槛,成为了结婚的第一层压力。尽管国家多次出手整治天价彩礼,但天价彩礼依然在某些地区经久不衰,个别地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结婚第二步:买房买车了吗?这些作为在社会安稳生存的条件,都成为了谈婚论嫁的必备项目。如果不买房,光靠租房也不行,后代上学、落户等问题则又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而且从各省市自治区来看,经济越发达反而结婚率越低,比如2024年上海、浙江结婚率只有4.2‰、4.5‰,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结婚率也偏低。

社科院研究显示:房价每涨10%,结婚率下降0.8%。而中国的高房价,让本身就并不富裕的年轻人再加一道杠杆,而杠杆本身也意味着的风险。

最后说到后代,那就不提提养娃成本了。中国的养育成本已经排在了全球第二,而第一的,正是卷王韩国。这还是仅仅计算到18岁,成年后的大学教育、买房、结婚等社会成本,更令人担忧。

其实,年轻人何尝不期待一段美满的婚姻呢?在没遇到爱的人之前“攒钱不婚”,而在遇到对的人之后才能筹划未来,有能力为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能“攒钱结婚”呀。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广州日报、南方+、澎湃新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