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侨乡,解读绿美江门生态答卷背后的数字密码

作者 黄烨倩;杨兴乐 2025-03-12 11:24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版图上,江门全面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以45.38%的森林覆盖率、43.88%的城区绿化覆盖率,勾勒出一幅“林城相融”的绿色画卷。在2025年植树节前夕,这座“国家森林城市”再次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今年1月以来,全市已完成林分优化6285亩。

以绿兴城,城因绿美。“植”此三月好春光,南方+记者将通过多维数据拆解,解码江门绿美密码。

侨乡江门以绿兴城,城因绿美。图为俯瞰圭峰山下城区图。

侨乡江门以绿兴城,城因绿美。图为俯瞰圭峰山下城区图。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绿量跃升的时空坐标

#绿美生态图谱#

·2012年“创森”:启动“森林围城、树林进城”绿色行动,出台《江门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017年“圆梦”:成功加入“国家森林城市”,城乡居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十三五”跨越:累计造林1.5万公顷,义务植树2836万株,1281万人次参与。

·“十四五”期间: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6867公顷,森林抚育7207公顷,新造林抚育7087公顷;开展县镇村绿化工作,全市新增绿化面积766.7公顷,种植树木73.2万株;累计完成红树林营造287.5公顷、修复203.5公顷,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十四五”红树林营造修复总任务。

·截至2024年末:现有森林面积43.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5.38%,森林蓄积量约2600万立方米,人均森林碳储量近15吨,各项指标在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中名列前茅。

江门现有森林面积43.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5.38%。

江门现有森林面积43.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5.38%。

#空间布局优化#

·生态屏障构建:2023—2024年,建成沿海防护林5783.53公顷;2021—2024年,完成高质量水源涵养林1万公顷,形成“林路相依”景观廊道。

·城乡绿网渗透:2016年以来,建成各类公园绿地1816个,人均公园绿地19.09㎡;扎实推进8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建成27个省级森林城镇、17个国家森林乡村、38个绿美古树乡村。

江门城区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市民漫步在黄花铃盛开的路上,笑容写在脸上。

江门城区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市民漫步在黄花铃盛开的路上,笑容写在脸上。

全民植绿:一场跨越代际的绿色接力

#社会参与力量图谱#

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绿美侨乡建设。

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绿美侨乡建设。

#创新参与模式#

·“绿美+”经济:蓬江区规模种植土沉香、凤眼果等经济林,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台山、开平将乡村绿化景观示范带建设纳入“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整体规划。

·数字赋能:运用“互联网+”模式,线上线下发动广大市民群众“认种认养认捐”,参与劳动尽责项目或者捐资尽责项目;应用国家、省卫星林火热点监测和158台无人机巡护、855台北斗巡扩终端等,实施“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守护林区安全。

江门打造“空天地人”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守护林区安全。

江门打造“空天地人”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守护林区安全。

科技造林:从“量变”到“质变”的生态升级

·精准测算苗木需求:全市87个苗圃现有储备苗木达141万株,满足全市53.1万株的乡村绿化植树需求。

·乡土树种占比超80%:优选枫香、铁冬青等兼具生态与景观价值的树种。

·季相色彩规划: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等开花乔木打造“四季有花”景观带。

·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卫星遥感+地面传感器,实现森林火灾、病虫害实时预警。

·“积分制”管养:蓬江上巷村“挂牌设岗”,推动党员带头认管认护新种树苗。

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等开花乔木为江门市民打造“四季有花”景观带。

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等开花乔木为江门市民打造“四季有花”景观带。

勾勒蓝图:绿美广东的江门实践

2025年,江门继续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全年计划完成总任务10.38万亩,其中林分优化提升5.02万亩、森林抚育提升5.36万亩。

·“百村示范、千村提质”行动:从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中遴选110个村作为建设对象,打造一批绿美乡村示范村。

·规划乡村绿化示范带: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进一步助力“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结合文旅发展,江门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图为绿护桃源的沿湖观光栈道。

结合文旅发展,江门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图为绿护桃源的沿湖观光栈道。

从“见缝插绿”到“规划造绿”,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建”,江门用数据丈量绿色发展的脚步。这座“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之城,正以每棵树为像素,绘制着大湾区绿美生态建设的高清图景。

采写:南方+记者 黄烨倩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

通讯员 周玉红 苏洁桃

编辑 李衡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