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之旅:我打120分!

作者 梁涵;关铭荣;吴枫;黄天儒;谢静怡 2025-11-20 17:46

“如果给本次全运会之旅打分,我打120分。”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网球比赛中,收获了两枚铜牌的香港网球队教练刘进鉴如是评价。这也是香港队时隔24年后再次夺得全运会奖牌,创造了新的历史。

11月20日,十五运会网球项目在横琴结束比赛。吴易昺力克商竣程,拿下男单冠军;朱琳击败高馨妤,夺得女单冠军。为期12天的持久比赛,产生了6枚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这其中,有运动员的汗水与泪水,也有办赛各方的通力合作与努力。

吴易昺获得男单冠军。

吴易昺获得男单冠军。

比赛期间,南方+记者采访了横琴网球赛事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观众等,他们或是参赛,或是观赛,或是深度参与了赛事的运行,每个人的全运之旅各不相同,但几乎都给本次赛事打出了高分。

一场全民网球盛会,检验的是城市的办赛与承接能力,开启的是更具想象的未来。

“赛场设施非常顶级”

殷剑巍是十五运会网球项目的裁判长,在比赛之前,他已经到过广东横琴几次,与承办方沟通了许多细节。

“横琴这个场地,办过很多像ATP等职业赛事,很专业。但全运会不同的是,它的项目比较多,人也比较多,所以我们前期做了一些沟通改造。”殷剑巍提到,比如对中心场等几个场馆的地面进行重新铺装,设施进行改进,让它更加适合于办全运会这类大型的比赛。

比赛精彩瞬间。

比赛精彩瞬间。

作为裁判长,他特别提到鹰眼设备。“这次比赛,有鹰眼设备的场地有三个,包括中心场、一号和二号场,对我们裁判帮助很大,对运动员的帮助也很大。”在他看来,此次全运会网球赛事运行得非常顺利。“整个赛场是一个设施完备。也比较适合球员发挥水平,同时非常适合观众球迷过来看球的场馆。”

决赛当日,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吸引了众多观众入场观看。

决赛当日,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吸引了众多观众入场观看。

北京队教练王楚涵也来过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好几次,印象很深刻。“以前我做运动员的时候来打过几站挑战赛,做教练员之后是第一次来,感觉这里环境非常好,整个场馆也是非常高标准。”在王楚涵看来,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最顶尖的比赛,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平台。本届网球比赛中,北京队收获了青年组男、女团体金牌,成年组男、女单打银牌等多个奖项。

“我觉得设施已经达到非常顶级的了,给运动员和教练的体验非常好。”主场作战,广东网球男队教练张东润也对赛场评价颇高。“横琴国际网球中心我来过很多次,从几年前的ATP到之前的WTA超级精英赛,我们都带队员过来参加过。这一次来,发现场地又做了升级,各种配套设施更完善了。”

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

十五运会网球比赛中,广东队取得1银2铜的成绩。这也是继1987年六运会后,广东网球在全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很喜欢当地的氛围”

在11月20日举行的男、女网球单打决赛中,现场几乎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欢呼阵阵。许多观众专程从外地赶来看球。

“我是20多年的老球迷了,经常满世界飞各地去看球赛。”观众李先生特意从广州赶来横琴看比赛,来到现场发现,这边场地硬件条件非常好,比如中心球场和外围球场都有顶棚。“这几年大湾区的网球群众基础越来越好,球场上观众席里越来越多新的面孔,尤其是澳门、香港这边的球迷也多了不少。”

志愿者在赛场维持秩序。

志愿者在赛场维持秩序。

覃玉娜2019年曾在广州担任网球赛事志愿者,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关注网球。她是浙江队网球运动员布云朝克特的球迷,19日早上6时许,她专程从广州赶过来看小布的单打比赛。

“在现场观赛的感觉特别好,球的落点都能看得很清楚。他(布云朝克特)在稳定性、球商、力量各方面都有进步,之前青少年时候还是稚嫩一些。”赛后,覃玉娜激动地说,国内一众的顶尖球员都来了,还看到王欣瑜、王曦雨的“左右大战”,特别精彩。

广东队王欣瑜获得女单铜牌。

广东队王欣瑜获得女单铜牌。

不只观众,对许多网球运动员来说,横琴也是熟悉的老地方了。

刚刚收获了十五运会网球比赛女单冠军的朱琳,是安徽网球队运动员。她透露,自己经常来横琴比赛。“每次在这里打比赛感觉都非常好,很高兴自2023年以后再次回来,我也很喜欢当地球迷的这种氛围。”她说,不管来自哪里,只要是中国的球员,在国内比赛都很有主场的感觉。

“构建大湾区网球生态圈”

十五运会是首届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运动会,香港、澳门都派出了历来规模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在网球赛事中,香港、澳门与内地团队也有诸多交流互动。

“从香港过来横琴特别方便,对我们香港球员来说,相当于半个主场,归属感很强。”

中国香港网球总会会长郑明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里的场馆条件没话说,再加上观众的支持特别给力,很多香港球迷都会特意赶过来加油,现场气氛特别热烈,这种支持对球员来说是很大的鼓励。

刘进鉴则透露,早在全运会以前,粤港澳大湾区各团队已经有很多的交流融合。近年来,香港和内地的很多省市,已经有不少交流活动、比赛。香港的孩子去内地比赛,内地的球员青少年来香港参加一些国际比赛,都非常好。“我们认为,现在大家已经是一家人了。”

本届全运会上,澳门队共有11名选手获得网球参赛资格,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仅有14岁。对他们而言,站上全运会的舞台就是胜利。16岁的何锶朗表示,自己第一次登上全运会赛场,学习收获很多。他还透露,以后会常来横琴练习,“这里离澳门很近,很方便、环境很好”。

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三地合办赛事,不仅能促进融合交流,也将助力打造大湾区独特的网球品牌和生态圈。

“大湾区的区域里,深圳、广州、珠海、香港这四个地方,一年下来就有七八项不同级别的网球赛事。我们有现成的球场、球迷、球员和社区基础,这些天然条件太难得了。”郑明哲表示,网球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如果能把这些赛事整合起来,大湾区完全有能力成为像北京、伦敦那样,拥有多个顶级赛事的网球胜地,让大湾区的网球品牌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撰文:梁涵 吴枫 黄天儒 谢静怡

摄影:关铭荣

编辑 刘梓欣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