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焕新”帮扶到“浸润”研学,翁源华润希望乡村如何打造振兴样本?

作者 范永敬 2025-08-18 10:59

指尖捻过青翠的茶叶,脚下踏过斑驳的客家古巷,少年们行走在田野间,沉浸式体验乡村振兴的脉动。这是今年7月,“润未来成长计划”系列活动之走进翁源华润希望乡村公益共创研学之旅的生动一幕。

很快,这片希望田野将再次迎来“行走的课堂”——翁源华润希望乡村研学活动即将再次启动。新一批的青少年探索者踏上这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乡村热土,续写研学新篇章。

“焕新式”帮扶重塑乡村新貌

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翠绿植株层次分明,石磨等生产工具化作艺术符号,融入景观节点,靓丽的人居环境彰显出质朴的乡村人文内涵。公园的凉亭下,几个孩子围坐在老人身旁,听老人讲述村里今年的变化。

作为研学活动的承载地,翁源华润希望乡村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振兴案例。去年10月26日,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的关键时刻,在省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华润集团捐资2900万元的希望乡村项目在翁源县官渡镇镇仔村正式开工。

“翁源华润希望乡村是华润集团继江西广昌县、宁夏海原县、福建清流县三个国家援扶地区之外,首个在其他地区进行选址捐建的‘华润希望乡村’项目。”该项目规划总面积360亩,围绕“和”“逸”“雅”三大主线,通过改造100余栋民居、3栋公共建筑、8000余平方米道路及部分景观,打造以“现代客家 田园雅墅”为主题的现代乡村新风貌,直接惠及村民163户,共计547人。

6月25日,凝聚各方帮扶力量的华润希望乡村项目全面完工,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成为全省3个华润希望小镇(乡村)中动工最快、完工最快的项目。

“我们将客家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融合,既保留乡村历史底蕴,又赋予现代社区活力。”项目规划负责人介绍,项目构建了“一核(共享健身公园)、一轴(交通景观轴)、两心(上蓝、谢屋中心广场)、二带(滨水、休闲文化带)”的乡村新格局。

今年4月,韶关市领导在翁源调研时强调,要持续深化与华润集团项目合作,结合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提升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发展文旅、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更好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浸润式”研学奔赴成长之约

首届研学活动中,青少年们在多维体验中收获成长。在翁源县官渡镇镇仔小学,孩子们在“AI机器人”科技体验课、“小小银行家”金融情景课、“润BA”体育公开课中体验科技魅力,激发探索热情,生动学习金融知识以及传递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兰花基地、生态茶园及鲜果采摘园,孩子们体验微型兰花盆景、兰花手工皂的创作,采茶完成传统制茶工序,亲手采摘饱满多汁的九仙桃。当地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是“劳动创造甜蜜”最生动的诠释。

在湖心坝客家群楼,研学队伍穿梭于客家围屋中,聆听客家文化故事,品味客家擂茶的醇香。斑驳的墙体、精巧的屋檐,每一处建筑细节都诉说着客家人千年的迁徙与奋斗历程。

在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孩子们在参观学习中追溯红色工业史,了解大国重器背后的奋斗故事,汲取勇气与智慧,让爱国精神、探索精神扎根心底。

“科技启蒙+农耕体验+非遗传承+家国教育”,是本次“润未来成长计划”红色华润研学之旅的特色所在。这不仅是华润万象生活物业深圳公司、华润银行结合公益助学、产业帮扶、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四个模块为青少年打造的沉浸式体验,也是联合华润希望乡村项目组、官渡镇人民政府经多次实地考察、资源梳理,希望将当地现有产业活化的创新探索。

随着研学之旅筹备工作再次启动,翁源华润希望乡村正朝着更深远的目标迈进。“我们希望将研学活动打造为常态化项目,”翁源华润希望乡村项目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可持续运营的模式,为翁源农特产品、农文旅研学、乡村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径。”

撰文:范永敬 徐颖

编辑 杨韬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