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评论|以“土特产”三字谱写“新农经”

作者 叶洁 2025-08-08 15:19

一颗小小的龙眼,在高州人手中玩出了产业新花样。这个盛夏,高州龙眼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电商直播带货风生水起,深加工产品层出不穷,文化IP打造有声有色。

这背后,是“党建+产业链”模式释放出的强大动能。相关经验告诉我们,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需要“三个转变”:转变组织方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成为技术推广员、市场联络员、品牌宣传员;转变生产方式,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用托管服务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转变营销方式,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化为新农资。这些转变,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创新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高州打造的“产业生态圈”。这里有金融活水浇灌的“龙眼贷”,有科技支撑的产学研基地,有年轻人追捧的“龙眼宝宝”IP,更有降低25%物流成本的智慧冷链。这种全要素、全链条的产业培育模式,让龙眼从“时令鲜果”变身“四季产业”,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尽”不浪费。

六月红荔方罢市,七月龙眼又飘香。高州人用“土特产”三字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以“土”资源为本,深挖地域特色;以“特”品质取胜,打造差异化优势;以“产”业化为径,延伸价值链。

这里最宝贵的经验,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通过组织化破解小农经济困局,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化打开市场空间,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这套“新农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撰文: 叶洁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