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童谣之星⑩ | 《荔枝妹》:童声唱出乡村“荔枝别样红”

新时代好少年 2025-08-28 15:30

在岭南童谣的百花园中,一首以“荔枝”为媒的童谣正悄然绽放。由音乐人薛永嘉创作、小歌手薛善菡演唱的《荔枝妹》,以“睇到荔枝口水流”的童真视角,唱响“百千万工程”惠及乡村的民生新貌,让岭南荔枝的甘甜通过旋律传遍湾区。

2025年岭南童谣传唱征集活动“湾区童谣之星”第十期,采访了词曲作者薛永嘉,听他讲述如何将百千万工程”的宏大叙事,化作童谣里跳跃的荔枝红,让“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在孩子们清脆的声音中获得鲜活展现。

从古荔园到省级舞台

《荔枝妹》的诞生扎根于茂名千年荔枝文化,歌词中“三月早红,桂味收,农民丰收起高楼”的质朴描绘,正是禄段古荔园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真实写照。

2025年7月24日,这首歌登上2025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节目——“童声耀湾区 拾梦向未来”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十周年展演的舞台,小演员们扮成“桂味”“糯米糍”等荔枝品种,用欢快的舞步演绎果农采摘的喜悦,而“留底果中那粒核,种下土地盼丰收”的吟唱,更寄托了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如今,这首歌已成为茂名宣传荔枝产业与“百千万工程”成果的文化名片,让无数的孩子们在传唱中自然理解荔枝产业如何带动家乡“起高楼”的变迁。

声韵美兼具真童趣

薛永嘉在创作《荔枝妹》中坚持“声音优先”原则,用“昂起头”“卷衫袖”等生活化动作和“睇到最红先好摘”的方言口语,并融入“三月早红”“桂味收”等荔枝品种名,让童谣充满岭南烟火气。

旋律设计上,悠扬的粤语小调与跳动的节奏呼应蜜蜂采蜜的意象,孩子们传唱时自然联想到古荔园的丰收场景。

正如薛永嘉所言:“童谣要让孩子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

《荔枝妹》的走红证明,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完全可以通过“荔枝妹”这样的小切口生动传递。

贴着童心的创作密码

在薛永嘉看来,童谣创作是一门以声音为优先的艺术,其韵律与节奏的感染力往往超越内容本身,创作者须通过叠字、押韵等手法打造声韵之美,直抵儿童心灵。创作时应摒弃功利心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以纯粹童心为内核,避免陷入说教化或商业化的窠臼。

作品须从儿童视角捕捉生活细节,用浅白语言与新奇想象营造天然童趣,结构上注重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句式,并融入游戏互动元素以增强传播性。同时应汲取传统童谣的声韵智慧,结合现代生活题材创新,在教育性与趣味性间找到平衡。

唯有以声音之美为基石、以童心为内核,童谣方能成为承载童年真善美的艺术载体。

如今,《荔枝妹》的旋律正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传向更远方。它不仅是古荔园的丰收赞歌,更让孩子记住:家乡的味道,就是荔枝核里藏着的未来。

荔枝妹

作词:薛永嘉

作曲:薛永嘉

演唱:薛善菡,陈施妙,陈梓怡,黄子莹,周铭乐,程子萱

导演:李梅

指导老师:李珊珊

选送地区:茂名

推荐单位:茂名市茂南区文明办、广东梅舞嘉音艺术培训中心有限公司

02:06

【歌词】

荔枝妹,昂起头,

睇到荔枝口水流

三月早红,桂味收,

农民丰收起高楼。

挽竹篮,卷衫袖,

随住蜜蜂方向走。

阿妈嗌我咪贪吃,

睇到最红先好摘。

荔枝妹,荔枝妹,小心啊!

边有吃荔枝当饭饱。

留底果中那粒核,

种下土地,盼成长,盼丰收。

挽竹篮,卷衫袖,

随住蜜蜂方向走。

阿妈嗌我咪贪吃,

睇到最红先好摘。

荔枝妹,荔枝妹,小心啊!

边有吃荔枝当饭饱。

留底果中那粒核,

种下土地,盼成长,盼丰收。

荔枝妹,昂起头,

睇到荔枝口水流

三月早红,桂味收,

农民丰收起高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