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下午,广州天河区金融城国际金融交易广场“浓烟滚滚”。别慌!这里并没有发生火灾,而是在开展一场以“迎全运、保安全”为主题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应急演练。
8月11日,广州开展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应急演练。
8月11日,广州开展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应急演练。
这场由广州市应急委主办,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天河区政府联合承办的实战演练,模拟了超高层建筑复杂火灾场景,全面检验现代化救援体系的实战效能,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实战模拟
全链条响应检验应急机制
本次演练中,金融城国际金融交易广场18楼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火势在10分钟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至300平方米。高温烟气引发闪爆,造成多名人员被困。
接到报警后,广州市119指挥中心立即启动三级火警响应,按照“单位自救—最小应急圈协同—专业力量攻坚”的全链条处置机制展开行动。
演练中,大厦微型消防站充分发挥“打早、打小”作用,3分钟内到场启动固定消防设施控火;周边中国人寿大厦、汇金中心等微型消防站快速组成“最小应急圈”,5分钟内协同完成群众疏散;员村、珠江东消防救援站第一时间到场建立初期作战体系。
同时,消防指挥中心调集支队全勤指挥部、天河大队全勤指挥组,以及特勤、天河、海珠、越秀、重型工程机械等5个大队、30辆消防车、175名指战员到场处置,最终联合公安、医疗等20余家单位,成功扑灭大火并救出全部被困人员。
科技赋能
构建“空中+地面”立体作战体系
此次演练中,无人机集群、智能机器人、AI指挥系统等高科技装备大显身手,创新构建了“空中+地面”的立体作战体系。
侦察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精准锁定火源和被困人员位置。
侦察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精准锁定火源和被困人员位置。
在“空中战场”,十余架无人机组成智能编队各司其职:侦察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精准锁定火源和被困人员位置;灭火无人机在150米高空喷射压缩空气泡沫,构建立体灭火网;破玻无人机精准击碎幕墙玻璃开辟排烟通道;载重无人机将呼吸器、急救包等物资精准投送至受困者手中。
灭火无人机在150米高空喷射压缩空气泡沫。
灭火无人机在150米高空喷射压缩空气泡沫。
“传统消防车最高作业高度仅101米,无人机集群正在突破这一限制。”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地面战场”,四足仿真机器人与灭火履带机器人组成“无人先锋队”,深入18楼闪爆区域执行侦察、灭火任务,通过机载红外摄像头、侦检设备实时掌握火场情况,同时运用车载水炮扫清障碍、降温控火,为消防员内攻近战开辟安全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AI智能指挥系统全程赋能救援行动,指挥大脑提前调取建筑三维模型辅助决策,智能供水系统实时计算最优路线确保持续供水,“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保障80米高楼内指令畅通,构建起“三维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打击”的科技救援闭环,为破解超高层建筑灭火难题提供了“广州方案”。
聚焦全运
开展“拉网式”消防安全检查
此次演练既是对广州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能力的实战检验,也是为十五运会消防安保工作的一次全面预演和压力测试。
广州消防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赛事进入倒计时,支队将深化科技赋能,将无人机集群作战、无人装备协同等新技术与新战法深度融入日常执勤训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强化联勤联动,持续加强与公安、医疗、供水供电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构建“信息实时共享、指令快速传达、行动协同一致”的应急指挥体系。
此次演练加强与公安、医疗、供水供电等多部门协同配合。
此次演练加强与公安、医疗、供水供电等多部门协同配合。
支队还将筑牢安全防线,组织专业力量对赛事场馆、接待酒店及周边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消防安全检查,全面排查整治各类火灾隐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支队还将定期开展多场景、全要素的实战演练,不断提升队伍应对复杂火灾的综合救援水平。
“我们将以此次演练为新起点,将演练成果深度转化为实战能力。”该负责人表示,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救援效能,广州消防将全力守护城市“天际线”安全,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南方+记者 曾良科
通讯员 穗消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