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0个日夜的奋战,佛山疫情防控传来新消息。
8月26日,佛山宣布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疫情防控策略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
从7月8日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到8月26日,佛山与基孔肯雅热的遭遇战持续了50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每日新增报告病例数从最高峰的674例降至8月25日的24例,连续9天维持在50例以下,蚊媒密度也已降至安全水平。
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但已经走过的路、打过的仗,值得被记录。
疫情突袭
社区卫生中心率先揪出病毒
这波疫情来得突然。
7月2日,顺德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理医师周婉芬接诊了出现皮肤红疹、发热、关节痛的患者。5天后,又有一位症状高度相似的居民前来就诊,但登革热检测结果为阴性。
这位居民是周婉芬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关系融洽。她告诉周婉芬,邻居也出现类似不适。周婉芬立即警觉起来:病例集中出现于同一区域,症状高度一致,均有皮疹、发热、关节痛,且登革热检测阴性——这极不寻常!
判断存在聚集性疫情风险,她第一时间向领导报告,信息逐级上报。7月8日上午,顺德区对5名症状相似者抽血采样,结果全部确诊为基孔肯雅热。一个多数中国人感到陌生的蚊媒传染病,就这样悄然突袭佛山。
疾控人员在进一步流调追溯后,发现了更早的疑似病例居住社区——顺德区乐从镇腾冲社区。
腾冲社区开展灭蚊消杀作业。 受访者供图
腾冲社区开展灭蚊消杀作业。 受访者供图
腾冲社区常住人口约10800人,其中本地户籍约3650人。在这位“零号”病人被发现确诊前,这个社区里已有部分居民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的症状。但因为轻症为主,大部分人起初都没太当回事,只当是普通感冒或中暑。
佛山新城一家培训机构的硬笔书法老师梁雪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7月13日那天,她的脚踝痛感明显,关节肿了,每走一步都感觉困难,体温也爬升至38.1℃。她以为是自己上下楼梯太狠,过度劳累引起的。
隔天,这股疼痛继续蔓延——手腕、手指,甚至脚趾关节都在酸痛。更让她心头一紧的是,掌心悄然冒出一粒粒米粒大小的皮疹,“不痒,但一按下去就疼痛。”
梁雪不敢耽搁,赶往乐从医院发热急诊。结果很快出来:登革热核酸,阴性。正当她带着侥幸准备离开时,医务人员补充的通知却让她的心再次悬了起来:“你的血样还要送去做基孔肯雅热检测,结果今天出不来,等疾控通知吧。”
很快,已经拿到确诊结果的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了。从时间上看,梁雪也属于最早一批就诊的患者。
与时间赛跑
“暴风眼”中打响激烈攻防战
躺在隔离病房里,梁雪才知道,她所在的顺德,已经成为佛山乃至全省疫情的“暴风眼”。
与时间赛跑,顺德防控救治力量迅速下沉一线,在全区范围内展开拉网式大排查。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开展精准救治与防护,蚊媒消杀工作也全面铺开。
乐从医院骨科、神经外科护理组长李春是救治力量中的一员。为满足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收治需求,乐从医院租用了水藤康乐医院一层半空间,设置拥有101张床位的感染四区,并于7月12日开始收治确诊病例。
李春在乐从医院感染四区开展隔离病区管理工作。 受访者供图
李春在乐从医院感染四区开展隔离病区管理工作。 受访者供图
当时,李春接过了赴水藤康复医院筹备感染院区的任务。说是筹备,留给她的只有半天。病床挂上蚊帐铺好床单、病区门口挂上门帘、将药品和物资送到病房,7月12日下午5点后,她就迎来了首批7名患者。随后,新患者被源源不断送进来,单日最高收治近40例。
猛增的确诊病例,说明了疫情防控之难。疫情初期,不少市民对蚊媒传播疾病的风险认知不足,清理积水和配合消杀的积极性不高。且作为人口大区、经济大区,顺德人员跨境流动频繁,防控难度也同比提升。
人居环境短板,以及高温多雨的天气,也为防控疫情带来了困难——刚刚喷洒的灭蚊药,可能在转瞬间就被雨水冲得七零八落。而雨后积水如不及时清理,又成为蚊子繁育的“温床”。
多重挑战叠加之下,疫情发展迅猛。到7月18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例。禅城区、南海区也出现确诊病例,分别累计报告22例和16例。
7月19日,佛山迎来了本次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高达674例。
也是在这一天,佛山五区先后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号召全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村(社区)、家庭及全体市民,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滋生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及家庭防蚊灭蚊工作。
随后,佛山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落实防蚊灭蚊措施,主动到村(社区)报到,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和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工作,带动周围群众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筑牢“防蚊墙”阻断传播链。
众志成城
竖起一张全民参与的防控网
“人→蚊→人”传播链,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防蚊灭蚊,清理蚊虫滋生地,是本次疫情防控的治本之策。
7月20日,佛山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53家定点收治医院名单,强调防蚊灭蚊是阻断疫情传播链的根本措施,呼吁市民做到“清积水、防叮咬、早诊治”。
当天,高明区报告出现1例确诊病例。7月22日,三水区报告出现3例确诊病例。至此,佛山五区均已出现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
这波由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7月23日,全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在佛山召开。2天后,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7月29日,佛山宣布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战蚊断链行动进一步扩面升级。
为进一步织密扎牢防控网络,佛山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爱国卫生行动成为佛山的“日常”,越来越多人加入防控。
早在7月20日,顺德区就已有企业、商会开始捐资捐物。随后,佛山市国资委及市属国企,以及其他四区企业纷纷出钱出力,多维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在禅城、顺德村(社区),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与蚊媒疫情防控被写入村规民约,成为市民自觉行动的准则。在南海,69岁的狮山联和社区居民林冰,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65岁的“银发灭蚊队”,用双手与锄头、铁铲剿灭蚊子老巢。
林冰(右)与姐妹一起抬起祠堂里的废砖头。 戴嘉信 摄
林冰(右)与姐妹一起抬起祠堂里的废砖头。 戴嘉信 摄
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也纷纷化身移动宣传员和流动“哨兵”,在防控基孔肯雅热的战场上筑起一道“流动防线”。
新就业群体纷纷化身移动宣传员和流动“哨兵”。 大塘镇供图
新就业群体纷纷化身移动宣传员和流动“哨兵”。 大塘镇供图
过去50天里,这座城市从上到下的高效运转,与900多万市民的齐心同行,牢牢筑起一道防蚊墙,有效阻击了疫情。
8月9日,佛山召开第二次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疫情呈持续下降趋势,新增涉疫村居稳步减少,且全市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常态化防控
敞开大门欢迎天下来客
向好的趋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得以持续。
8月13日,佛山全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6例,成功降至两位数。8月17日,新增报告确诊病例45例,并在之后的9天时间里,维持在50例以下。
紧接着,8月26日下午,佛山召开第三次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基于疫情已进入低水平散发状态,佛山正式宣布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疫情防控策略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
8月26日下午,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现场。 杨馥铫 摄
8月26日下午,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现场。 杨馥铫 摄
9-10月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峰期,受台风、降雨频繁和适宜气温影响,伊蚊将更加活跃。接下来的日子,佛山疫情防控工作仍将继续。
按照部署,佛山一方面将分级分类加大精准防控力度,继续坚持“市级统筹指导、区级负责、镇街主抓、村居落实”的机制,加强市、区、镇、村四级联动,配齐人员队伍、备足防疫物资,常态化开展蚊媒密度监测,切实做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迅速扑灭零星散发疫情。
另一方面,佛山将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紧盯闲置屋、闲置地、背街冷巷、城中村、公园、市场等重点区域,最大限度消除卫生死角,清理蚊虫滋生地。
与此同时,佛山呼吁市民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防蚊灭蚊的习惯,自觉做好环境卫生,支持配合疫情处置,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佛山市副市长文曦在会上介绍:基孔肯雅热是典型的蚊媒传播疾病,没有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风险,只要做好防蚊措施就能有效预防,完全可防可控。
而今,暑气渐消,佛山美食正香、风景正好。未来一段时间内,龙舟超级联赛、秋色巡游、环两江马拉松赛与自行车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大型文旅体活动,以及众多明星演唱会即将在佛山轮番上演。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佛山接下来的主基调。发布会上,佛山向省内外游客发出热情邀请:欢迎到佛山来走一走、看一看。
这座城市,已经闯过了今年最困难的时段。
撰文:黄艳姿 蒋晓敏 欧阳少伟 肖莎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