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张国立讲述在深圳坪山的戏剧实验

作者 黄诗妤 2025-05-27 17:13

“深圳的城市基因,和戏剧艺术追求的本质高度契合。”5月27日,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数智湾区”分论坛上,演员张国立分享了⻰⻢社在深圳坪山扎根、生⻓的故事,“这既是我与龙马社戏剧的追梦之旅,更是一座城市与文化艺术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为什么选择坪山?

论坛上,张国立讲述了选择坪山的两个理由。

一方面,创新基因的共振。改革开放45年,深圳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创新精神”已经成了深圳的城市基因。多年来,改革基因始终流淌在这座城区的血脉中。“据我自己的观察,坪山现在看似不是深圳的热点,但未来一定是。”张国立表示,“坪山有一股向前冲的活力和创造力,恰恰能激发创作者的灵感。”

另一方面,政府对文化生态的包容和前瞻性。2022年,张国立携话剧《断金》首次到坪山演出。在与当地政府交流中,他深切感受到区域文化发展理念的转变。以江岭⻓守村为例,重修前已经破旧不堪。但坪山没有卖地,而是秉持“修旧如旧”,在尚未明确具体使用规划时采取了保护措施,留住了古韵。恰是这份古韵和政府的包容心、前瞻性,吸引了张国立与龙马社南⻜坪山。

“我们要在坪山种下一颗戏剧的种子。这个初衷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用深圳速度落实到位。”张国立表示,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深圳不仅是创业的热土,更是艺术生发的良田。

戏剧给坪山带来什么?

一架从北京飞往深圳的航班落地,戏剧爱好者李然直奔坪山长守村。如今,这座由近300年历史客家围屋改造的剧场,上演的沉浸式话剧《我爱桃花》一票难求,观众席中既有穿汉服的年轻人,也有举着手机直播的银发族。

像李然这样“打飞的看戏”的观众不在少数。2024年至今,长守村已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村子的路边都停满了车,许多游客过来看剧放松身心。”村民江先生在自家后厨忙碌着,嘴角总带着笑意,“房间基本上都被订满了,生意好了不少。”

古村活化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修缮。当戏剧注入灵魂,古村不再是凝固的“历史标本”,而化作流动的文化现场——围屋前的“守月塘”变身亲子乐园,围屋内的老灶台被改造成网红咖啡厅,围屋正厅打破舞台与观众席的边界,演员在触手可及的距离表演,观众的呼吸声与台词交织成独特的戏剧张力。

未来要做什么?

“接下来,我们要让戏剧成为大湾区文化的黏合剂,让更多深圳制造的文化内容走出深圳、走入大湾区,再走向全国。”张国立说。

大湾区文化,需要一种“共同语言”。而戏剧,恰恰是最能跨越地域、融合多元的艺术形式。

在坪山,龙马社未来还要做三件事:

建立创排中心。今年8月,⻢峦山创排中心大楼将交付使用,打造了四个排练场和一个黑匣子剧场,通过不断创排新的剧目,培养戏剧人才,加强与香港、澳⻔戏剧艺术机构联动,让戏剧种子真正扎下根来。

打造环境剧场。在⻢峦山两个自然村落改造6+1个自然剧场,这是完全利用自然环境改造的户外剧场。目前,中心剧场的设计已完成,全部使用环保材料,将空置的村落转化为戏剧空间,让深圳的山水人文成为戏剧的天然舞台,实现“人在戏中,戏在景中”。

举办深圳国际戏剧节。当前,龙马社正策划深圳国际戏剧节,届时将邀请世界各地的优秀剧目和艺术家汇聚深圳,在国际化的交流中彰显文化力量。

“坪山龙马社是深圳的,更是大湾区的。我们戏剧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于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张国立说。

撰文:黄诗妤

编辑 王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