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艺的风吹向云浮乡村,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今年3月以来,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云浮在全市开展“艺起乡见‘百千万’”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文艺演出、放映公益电影、选派“乡村艺先生”等形式,将高质量的文化盛宴送到群众家门口。
如今,画家、书法家、音乐家等各类专业艺术工作者、文艺爱好者纷纷走进乡村,通过写生创作、摄影采风、音乐沙龙等形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播撒艺术种子。
在文艺的浸润下,云浮的乡村变得更有诗意,更有发展活力。
“网红村”迎来了艺术家
走进云城区安塘街道下白村,明清古建筑群在村中错落有致,大多仍保留青砖灰瓦的古朴风貌。这是一个有着569年历史的古村落,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今年初,一群云浮青年组成的“云小城文旅团队”耗时6天,将村里昔日无人问津的废弃猪圈改造成远近闻名的下小白咖啡屋,华丽转身为“网红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如果说空间改造是塑形,那么业态创新便是铸魂。伴随着“下小白”弥漫的咖啡香,一系列特色店铺在农房相继开业——
“下小创”售卖文创手工产品和伴手礼,将乡村文化浓缩于一件件精美手工艺品中;“下小薯”飘出的香甜气息,吸引人们品尝美味的糖水和小蛋糕;“下小馆”作为儿童友好餐厅,为亲子家庭提供贴心服务。
这些店铺不仅丰富乡村文旅业态,还吸引大量游客,带动8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实实在在增加村民收入,是当地将乡土记忆转化为消费场景的生动实践。
5月17日,下白村迎来了一群“乡村艺先生”。他们各自选好理想的角度,支起画架,手持画笔,开始绘画。这些来自云浮市美术协会的成员,在这里开启了一场写生之旅。
与此同时,其他写生的画家或坐在屋檐下,或蹲在巷子里,在画本上随性涂抹,又或穿行在巷弄间,走走拍拍,以艺术的形式留住夏日的乡村风貌。
在他们的画笔下,传统村落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美丽乡村,古树婆娑、墙绘生辉,画布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田园休闲的韵味。
“我们在村里写生时,很多围观的孩子眼睛都亮起来了。因为很多小孩没见过画家现场画画,所以我们想通过写生、办画展、现场授课等形式,在乡村营造艺术氛围,给孩子们提供艺术引导。”云浮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登科说,等到孩子们放暑假,活动将会迎来高潮。
在云浮市文联主席李水友看来,“乡村艺先生”通过走访田间地头、感受村落肌理、体验民俗风情,得以直观捕捉乡村振兴中的色彩韵律与人文温度。同时,通过墙绘扮靓乡村、举办音乐会汇聚人气,以接地气的方式促进乡村文艺繁荣发展,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据了解,“乡村艺先生”项目是通过遴选一批市、县专业水平过硬、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文艺志愿者,到全市973个村(社区)担任“乡村艺先生”,持续开展采风采写、文艺演出、公益培训等文艺活动,用文艺的形式帮助所驻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农产品等宣传,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底蕴,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用镜头讲述乡村故事
16名摄影人,一头扑进了郁南县建城镇白天村的枇杷林。那里的累累果实,吸引着他们的镜头。
4月19日,一场聚焦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摄影采风活动在郁南县建城镇白天村火热开展。这是郁南县开展“艺起乡见‘百千万’”系列活动之一,郁南县摄影协会组织16名摄影界“乡村艺先生”深入乡村一线,用镜头捕捉乡村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
“乡村艺先生”们背着相机,穿梭在村道小巷、漫步于田间地头,真切感受“百千万工程”给乡村带来的巨变。在天马山,当满山金黄的枇杷映入眼帘,他们瞬间被这丰收之景吸引。快门声声,镜头从不同角度记录着。有的蹲下身子,以低视角拍摄,让枇杷与翠绿的枝叶相互映衬;有的站在高处,用广角镜头将漫山枇杷尽收画面。
比枇杷果更吸引人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树上采摘枇杷,动作娴熟,不一会儿篮子就装满了。一篮一篮的枇杷搬运到路边,经过仔细的包装,整齐码放在礼盒中,即将换来村民们的增收致富。
“辛苦赚来自在食”,这句广东俚语充分表达了辛苦劳作的人们为何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摄影人们深受感染,用镜头讲述着乡村的变化与故事——
镜头下的白天村,既有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又有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
活动结束后,“乡村艺先生”们的相机收获满满,胸中也收获满满。他们说,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创作更多反映“百千万工程”成效的作品,用镜头展现乡村魅力,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发展与变化。
用镜头记录乡村,是“乡村艺先生”以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今年3月,云浮市拉开了“乡村艺先生”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序幕——
在郁南县连滩镇,清脆的粤语童谣传递着快乐和希望;在白石镇中心小学,孩子们燃起了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在新兴县文艺驿站,群众笑盈盈地拿着免费拍摄的全家福……
如今,来自云浮各地的“乡村艺先生”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带头组织开展文艺活动,用文艺的形式帮助所驻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农产品等宣传,助力“百千万工程”,为奋进第二个“云浮30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让文艺之花开遍乡村
乡村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在中国乡村的重要文化形态,不仅是农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也是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乡村艺先生”项目,正是云浮举办“艺起乡见‘百千万’”系列活动的一环。
为了将高质量的文化盛宴送到群众家门口,云浮精心组织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一系列以“百千万工程”为主题,涵盖戏曲、粤剧、音乐、舞蹈、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文艺演出。
4月30日,一场名为“艺起乡见”——乡村音乐沙龙的乡村音乐会在下白村举办。活动以“爱自然、爱家乡、爱生活”为主题,组织者说,活动要以自然为幕布,以星空为点缀,让音乐回归乡野,让艺术贴近生活。他们免费为村民和来客演出,用歌声与舞蹈唤醒乡愁,用文明与温情点亮乡村的夜晚。
沙龙聚集了本地多位音乐艺人和演出团队,音乐人选了多首粤语老歌,有独唱歌手,有乐队组合,还有幼儿园老师表演的双人舞,唤起村民的情感共鸣,就连小孩子也不时参与。
一个名叫温子豪的本村小朋友,忍不住走上舞台,演奏了一段架子鼓。娴熟的节奏鼓点,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把现场瞬间点燃。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艺起乡见‘百千万’”是云浮市文艺力量下沉乡村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这次音乐会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生动的文明实践。
除了文艺演出和展览展演赛事,云浮还陆续开展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系列阅读活动等,激发群众持续观影和阅读热情。截至5月20日,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210场、农家书屋阅读活动1027场、市文联及时选派1156名“乡村艺先生”开展采风、组织文艺展演等20场。
“我们通过开展‘艺起乡见“百千万”’活动,推进文化惠民下乡村、文化阵地驻乡村、文旅项目进乡村、文化人才聚乡村,实现文化品牌打造、文旅资源挖掘、文明乡风提升,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文化发展新业态激活‘百千万工程’新动能。”云浮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者按
潮汕英歌舞受邀赴台演出、江门网络文学瞄准全球市场、云浮“艺起乡见‘百千万’”活动吸引大批艺术家……近日,“文博会”在广东深圳举办,趁此时机记者深入广东各地调研发现,全省文化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在为民众提供愈发丰富的精神产品,还在持续拉动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文化新势力·广东地市观察”系列报道,深入观察广东地市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为各地文化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敬请关注。
采写:南方+记者 王谢思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