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企业,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占营收的5%以上,那就够上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
如果一个社区集体,每年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乡村振兴建设的资金,超过集体经济收入的10%,那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就有这样一个社区。近几年,大沥镇太平社区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每年都在两到三亿元,而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的资金平均每年近4000万元。而在可以计算的资金背后,更有太平社区对发动全民热情、以数字化赋能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持续用力和创新。
近几年,太平社区每年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的资金平均每年近4000万元。社区供图
近几年,太平社区每年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的资金平均每年近4000万元。社区供图
去年9月,太平社区入选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公布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案例。今年3月,太平社区启动建设南海区标杆典型村,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5月,大沥镇乡村振兴办公室组织了一场数字化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分享会,太平社区的分享让大沥其他农村社区受益匪浅。
在太平社区这个样本背后,“美环境”已成为大沥2025年“13312”工作部署的“12个计划”之一。最近,大沥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新谋划不断,包括推进“三线”整治、人居环境消薄攻坚、乡村绿化等工作,并拟出台相关新方案。
这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大沥农村越来越靓的密码。
7项机制
让农村之美长效化、体系化
人与人各异,村与村不同,但长效的治理机制在任何地方都是相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见效、要长效,最关键的“法宝”是机制。
在这一点上,太平社区很有心得。今年1月15日,2024年太平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表彰大会在草塘四经济社篮球场举行,颁发了“2024年太平社区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示范经济社”“大沥镇美丽庭院”等多个奖项,对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表现出色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这正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制度化的一环。
2024年太平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表彰大会。社区供图
2024年太平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表彰大会。社区供图
通过擂台比拼、奖励表彰来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太平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制度化善用的一招。
自2022年来,太平社区在市、区、镇的人居环境擂台比拼中屡次名列前茅。例如在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检查中,太平社区以明检村得分排名第三,获得市颁发的100万元资金奖励。后来,太平社区还获大沥镇人居环境年度考核第一名、大沥镇农村人居环境擂台比拼优秀社区等荣誉。
评比,到底是评给上面看,还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太平社区很清楚是后者。
在参与上级评比的基础上,太平社区把擂台比拼的要求进一步内化、深化,以社区内的经济社为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内部评比。每次评比,都由社区两委干部及乡村振兴办公室成员组成的人居环境考评组,对各经济社下半年人居环境工作进行实地考评。
太平社区对各个经济社每半年进行一次评比。社区供图
太平社区对各个经济社每半年进行一次评比。社区供图
一项制度能够有效,就必然有真实的约束力。这些考评,绝不只是发发锦旗、开开会议就完事,而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根据《太平社区人居环境积分制考评奖励方案》,每个股权户基础分为10分,上、下半年考核基础分各5分,考评后得出一个最终分数,直接影响年度股份分红。
针对一些具体工作,太平社区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新的模式。例如在垃圾收运方面,社区探索“撤桶定点”,将零散桶点进行合并,撤走多余的垃圾桶,在指定区域建设标准化垃圾定点投放点,提高垃圾收运效率,避免垃圾倾倒二次污染等问题。截至目前,将2300个零散垃圾桶改为158个垃圾定点投放点,25个经济社已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定点投放,覆盖率达100%。
近年来,太平社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涉及社区绿化管理、自建房违建监督管理、出租屋管理等方方面面。除了《太平社区人居环境积分制考评奖励方案》之外,还有《大沥镇太平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管理规定》《太平社区村出租屋管理规定》《太平社区居民公约》《太平社区村民自建房公约》《太平社区绿化管理方案》《太平社区“四小园”长效管护制度》。
总共7份制度规约,支撑起太平社区人居环境的“里子”,也成为大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一个标杆。
1个系统
用数字化赋能农村之美
数字化,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当然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值得利用的一股新力量。今年5月的这场太平社区经验分享会,重点之一就是数字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太平社区数字化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分享会现场。大沥镇乡村振兴办供图
太平社区数字化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分享会现场。大沥镇乡村振兴办供图
近年来,太平社区逐渐构建了一套数智社区管理平台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网页端和微信公众号手机端进入,前者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功能完善的后台管理界面,集成基础信息管理、权限分配、工单处理、会议管理等功能,后者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移动办公入口,可随时随地通过小程序完成巡查上报、整改通知、数据查询等操作,打破办公地点的空间限制。
在实践上,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了太平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渠道,各个长效机制在这里实现了高效整合。
具体是如何整合的呢?在数智系统建设中,太平社区建立起社区“数字底账”,实现人口、房屋、企业等基础信息动态更新,并针对人居环境巡查、出租屋管理等高频场景开发了定制化功能。例如在“积分制”考评奖励制度中,太平社区通过成立人居环境专职巡查小组,采用不打招呼、不提前通知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系统开单数对居民进行考核,符合条件就发放人居环境奖励。
太平社区人居环境巡查后台数据显示。社区供图
太平社区人居环境巡查后台数据显示。社区供图
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巡查员在现场发现了人居环境问题,立即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带水印照片并定位问题地点,填写详情,随后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人居环境整改通知书,下发给相应居民或者单位,然后迅速整改。系统还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特定地点的数据,实现精准考核,也让整治提升工作更有针对性。
数字化带来的管理效率提升、环境实际变化显而易见。2024年,太平社区共开具人居环境整改通知书232份,同比2023年下降了60%。
“未来,我们要用环境来竞争,用服务来竞争。”太平社区党委书记郭景钊表示,人居环境整治意义重大。其不仅关乎社区颜值,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社区长远发展的关键,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能增强社区凝聚力与竞争力。
1种意识
从“站着看”“不想干”到“抢着干”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前夕,太平社区的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到社区各个角落,共同用自己的双手扮靓自己的家园。
这是太平社区惯例的“太平洁村日”,近年来每逢重大节假日就会开展,至今已进行超200场。此次从4月22日直到28日,活动持续了整整一星期,各经济社班子及骨干成员、支部党员、居民群众等各群体积极携手,对村内主干道、文体楼、四小园、街巷、闲置地等区域进行全面清扫,成效明显。
“太平洁村日”活动。社区供图
“太平洁村日”活动。社区供图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最怕的就是“干部在干、群众在看”。为什么“太平洁村日”,能够一呼百应,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在这背后,是太平社区数年如一日,持续发动党员干部与全体村民“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护”,鼓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热潮。
在太平社区,群众不但“真刀真枪”上阵,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各项工作出力,而且“真金白银”地支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此前,结合大沥镇“百社千园”建设项目,太平社区策划了“我为百园捐百元”活动,撬动辖区厂企、群众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累计筹款520万元,用于社区“四小园”以及乡村振兴建设,推动建成近200个特色“四小园”。此外,太平社区还开展了多场“绿美佛山我争先 我为南海种棵树”主题活动,募集慈善募捐1万多元,建成先锋林、人大林、青年林等主题林。
“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护”,这里的“自己”不仅是村民,也包括在太平社区创业就业的每一个人。近期,太平社区开展“饭后百步走,门前三包齐动手”活动,并建立评级制度。做到门前环境卫生整洁、秩序良好、绿化美观的商户,若连续3个月评分优秀,将获颁相关荣誉奖牌。
在“太平洁村日”活动中,干部和村民在社区各个角落进行清洁。社区供图
在“太平洁村日”活动中,干部和村民在社区各个角落进行清洁。社区供图
参与感、融入感,最终都会升华成为荣誉感。太平社区还开展了“乡村蝶变 由你发现”乡村振兴照片有奖征集活动,提升居民的自主环保意识,主动担当太平绿化美化家园宣传大使。
这份农村越来越美的荣誉感,不只属于太平社区,也属于整个大沥镇。作为大沥农村社区的一个典型,太平社区的经验还在继续深化,也在被推广、复制。更重要的,是大沥从镇到各个社区不断在优秀经验基础上进行深度探索。
在“13312”工作部署的“12个计划”中,“美环境”是重要的计划之一。最近,大沥谋划了2025年“三线”整治及人居环境消薄攻坚百日行动,并将推进乡村绿化三年行动。其中在“三线”整治方面,大沥将以政府主导、社区实施、社会共担、全民参与的模式进行。相关方案和计划,有望在近期正式发布。
如今,大沥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抓好典型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巩固,让更多的农村变得更美。
撰文:熊程
出品:大沥镇乡村振兴办公室 南方+大沥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