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肇庆广宁召开竹产业发展大会,解读《广宁县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相关部门围绕以全产业链思维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交流发言。
“本次会议既是广宁县竹产业阶段性成果的总结会,也是擘画未来三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会,更是决胜‘百亿目标’的动员会。”广宁县委书记陈超常表示,广宁将举全县之力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推动竹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争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
优势所在、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竹产业作为全球公认的绿色富民典范,兼具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价值、生态功能与文化内涵,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价值转化的创新路径。
长期以来,广宁人民种竹、用竹、靠竹、爱竹。自2022年广宁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将“一竹富民”写进全会报告以来,该县按照“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 的融合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以全产业链思维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竹产业发展大会上,广宁提出“三年破百亿”的奋进目标——从2024年45亿元,到2025年62亿、2026年79亿,直至2027年跨越百亿大关。陈超常表示:“竹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广宁挺进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是“敢闯百亿”的底气所在。广宁拥有108万亩竹海,竹林面积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年产值近三年增速超16%。
重大项目与龙头引领,是“冲刺百亿”的引擎。近年来,广宁成功引进阳光科密等重大竹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39亿元,年产值预计超50亿,以新产业、新业态来支撑广宁竹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成型。
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是“赢取百亿”的利刃。广宁柔性引进硕士、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产学研合作覆盖国家竹藤中心、中国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摸索出一条竹子新材料产业化应用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绿色转型与文旅赋能,是“托举百亿”的基石。广宁探索“竹林碳汇”模式,2024年14.58万吨碳汇交易为村集体创收532万元,“碧水—竹海—文旅”EOD项目获30亿元政策性金融支持,绿色资源正转化为真金白银。2024年接待游客52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1亿元。
将“一竹富民”美好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近年来,广宁县竹产业虽发展势头强劲,但“竹资源优势大县”的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广宁提出,在加强竹资源培育开发上下功夫,深入开展竹林资源优化提升,持续开展竹林抚育、竹林收储,采用丰产培育措施,优化竹林结构,提升竹林质量,为竹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进一步完善竹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从公路主干道、乡村公路通往林区的林业生产道路,布局竹子初加工“卫星工厂”;结合各镇特色加快发展壮大竹笋、砂仁、南药等特色竹林林下经济,大力推广麻竹笋、吊丝丹竹笋等高产笋用竹种植。
在竹产业中,二产是主导。广宁将加快推进竹产业项目建设,驱动竹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壮大。广宁强化龙头带动,投资21.5亿元的阳光科密科创零碳产业园项目是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引擎、总龙头,力争明年7月一期项目建成;坚持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德图堡、中竹、宁辉等重点竹产业项目的促建促产;做优精深加工,加快建设竹子传统加工集聚区,引导竹子传统加工产业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做大竹工艺产业,加快推进中竹集团竹工艺项目建设,推动竹工艺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强化竹工艺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作为“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广宁将不断拓展业态延伸三产,创新开发多元化、高品质的竹文旅融合产品。围绕“一江一河”竹林带推动竹文化主题酒店、民宿发展,推动麓宿奇幻树屋旅游、麦客汇客精品民宿等项目竣工投产,深入挖掘竹文化,提升竹生态旅游景区内涵,讲好广宁竹文化故事,创新竹生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不断丰富拓展各类群众体验性特色活动,让各类文旅活动带来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
以翠竹般的坚韧扎根大地,以凌云般的壮志攀登高峰。未来,广宁将进一步擦亮“中国竹子之乡”金字招牌,切实将“一竹富民”美好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黄岚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