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孩子报个培训班,但又怕机构资质差,遇到退费难题。”随着暑期到来,不少家长考虑为孩子报兴趣班,面对市面上众多校外培训机构,在挑选时总不免犯难。
背后的原因,是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庞大,因此产生监管负荷重、机构自律弱、协同效能低等问题,使得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破解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难题?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开展了一场以“信用评价”与“协同监管”为核心的治理手段创新。
让市场与社会力量“动起来”
“‘双减’之下,必须让市场和社会力量都‘动起来’。”珠海市教育局校外监管科科长李云说。
在她看来,校外培训治理要治本,关键还是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协同作用,“当前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信用评价普遍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虽具高效统一优势,但客观上也存在行政成本高等局限”。
如何让市场与社会力量“动起来”?珠海采取“政府定规则,评价权交给市场”的方式,通过政府把方向,利用市场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优胜劣汰”。
能行吗?一场调研活动马不停蹄展开。
2023年3月,珠海市教育局成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信用体系建设调研小组,考察当地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现状与突出问题,并先后赴青岛、东莞、惠州等城市学习信用管理工具的应用经验。
经过长达一年的调研,珠海出台了《珠海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信用评价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李云介绍,《实施方案》明确了参评范围、评价标准、激励措施等,为市场与社会的参与铺设了“制度轨道”,创新搭建起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监管体系。
方案明确后,另一场调研活动又启动了。
珠海市校外培训机构协会作为关键一方参与其中,凭借其在行业内的号召力,组织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行业调研与规则研讨,共同制定统一的认证实施规则,并建立行业优秀案例库,陆续组织开展观摩交流、经验分享、专题培训等活动,促进机构间互学互鉴。
“在开展行业调研过程中,我们累计组织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座谈会3场,回收问卷174份,了解了机构方对于有效监管和机构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为搭建信用监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珠海市校外培训机构协会执行会长王波波说。
珠海还鼓励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第三方认证机构通过市场化手段,以非当事人身份参与到当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级评价工作,提升校外培训机构信用评价公信力。
竖起一把“精细量尺”
信用评价若缺乏科学标准,便易流于形式,如何破解?珠海推出了一套校外培训行业团体标准,为行业竖起一把“精细量尺”。
“我们采用政府统筹、培训机构自愿申报和第三方机构认证的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信用评价。”李云介绍,珠海市政府委托市校外培训机构协会制定并发布相关信用管理要求和信用评价标准。
这套标准根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场地面积、注册资金、师资力量、品牌价值、管理制度、银行信用、会计审计、课包设计、经营口碑等指标将其信用管理等级评价细分为12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
第三方认证机构根据系列标准,通过文件审查、现场审核、数据比对等方式,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安全、教学、社会评价等展开独立“体检”,按分数划出A到E五级信用认证。
通过信用认证,老百姓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有据可依,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甄别,还在于激励和引导提升。”李云说,为倡导和褒扬培训机构的守信行为,珠海鼓励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项目合作中,参考信用评价结果来遴选合作的培训机构。
此外,连续两年获评A级的培训机构能享受办学许可证更换、设立分支机构、新增教学点等事项的“绿色通道”服务,获评C级及以上的培训机构还将先行受理年审申请,允许提交精简版年审报告并免除重复性证明文件。
目前,珠海已获得办学许可证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共974家。今年9月前,珠海将陆续开展信用评级申报工作,预计10月完成首批校外培训机构信用标杆认证。
“珠海计划用一年时间,将这套信用评价标准升级为地方标准,进而为大湾区校外培训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范本。”李云说。
南方+记者 谢望海 陈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