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e8b7ffee2f41188aa5621e6bd8036e.jpg)
南方有“+音”,与您准时相约。
这几天,湖北黄石的一个15岁少年着实让人感动了一把。
他凌晨四点半便出现在大街上,身着环卫工的服装,戴着手套,拉着垃圾车,开始清扫马路。
原来,男孩的妈妈是一位环卫工人。看着妈妈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刚刚中考完的男孩心疼极了,每天陪妈妈出来清理垃圾,想帮妈妈早点干完。
看到儿子这么懂事,妈妈心疼地问:“不怕同学看到笑话你吗?”
他却很自然地回答:“帮自己的妈妈分担工作有什么丢人的。”
这句话一下击中了我内心的柔软之处。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真正的见世面,其实是见生活。
但很多家长,往往把见世面等同于出门远游,与体验上流社会挂钩:暑假带孩子参加“研学团”、听音乐会、参观海外名校、逛景点……
可往往这样一趟下来,孩子见识没增长多少,钱却花了不少。
说实话,与其踮着脚尖托举孩子见世面,不如看看湖北黄石凌晨四点半的这一幕,这才是最好的世面。
俯下身子去窥见、体验那些真实的生存百态,孩子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01
现在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全民富二代。
越来越多的父母勒紧裤腰带,倾其所有让孩子穿最好的、吃最好的、见最好的世面。
但这样容易养出一个不知疾苦、不知钱为何物的“富二代”。
湖北襄阳有个孩子,喜欢打游戏,常往账号里充值。
父亲靠打零工攒了5万块,结果有一天去银行取钱,发现卡里只剩八块,钱都被孩子充到游戏里买装备了,甚至还送给班里同学。
当记者问孩子是否知道家里条件时,父亲沉默不语。
大手大脚花钱的孩子和辛苦赚钱的父亲,似乎成了两个阶层。
经济学家杨长江说:“中国孩子压根就没有金钱意识,孩子们不知道金钱是从哪里来的。在孩子眼中,金钱就像玩具,是一张可随意摆弄的纸,完全忽略了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
绝大部分人的父母赚的都是血汗钱,孩子却不知道把一袋水泥搬到五楼只赚五块钱;在超市站够八个小时,站到腿软可能还挣不到一百块钱。
没有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的孩子,只有知道生计不易的孩子,才能对钱有概念,才能迅速成长。
02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
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躺在蜜罐里的孩子,不识人间愁滋味。
我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这是因为,当一个孩子早早地吃过生活的苦、感受到现实的粗粝,就能洗掉自己身上的任性与幼稚。
比如下面这位男孩,每个暑期都会去父母的板面店里帮忙,熟练地转锅、颠勺、扫地、拖地、抹桌子。
有一次爸爸怕儿子累不让他干活。
孩子反而觉得委屈。
他还觉得妈妈现在太辛苦了,等长大了挣钱了,要带妈妈去旅游,给妈妈买化妆品,让妈妈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温室里养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练不出千军万马。
只有用具体的事去教育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03
哈佛女校长德鲁·福斯特说:了解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什么是了解世界?
微博上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觉得孩子过于自私自利,决定带他去支教。
让孩子去辅导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乡村孩子,也让他到乡村小学亲自看一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样,一出生就衣食无忧;在祖国的偏远角落,还有那么多跟你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可能也想学好英语,但并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去教他们。”
后来,这位妈妈问儿子长大后想做什么,儿子回答说:“我英语好,我想做一名外交官。同时我也想让乡村更多的孩子跟我一样,都学好英语,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从高楼走进大山,见到自己不曾见到的苦难,这也是了解世界。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可惜的是,大部分孩子往往只见生活光鲜的一面,不曾见到人间困苦的一面。
所以,要让他们看工地里顶着烈日的工人,让他们看有人在菜市场里为一块钱争吵,孩子会明白,原来,一块钱也不好赚。
见生活的辛酸,才能拥有完整的世界观。
趁这个暑假,带孩子去感受一下生活的不易。
当孩子见识过世界的参差,见过幸福与不幸,正确的世界观自然会慢慢形成。
不同时代的语境下,见世面的定义应该是不同的。
我们这一辈人以前因为穷、苦、闭塞,所以要往外闯、往上走。
现在的孩子,没苦过,没穷过,物质无忧,他们反而得往下走,去看看生活的本真。
毕竟,见世面,是去见自己未曾见到的一面。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 | 洞见
作者 | 洞见ciyu
主播 | 张轶凡
录制 | 黄泽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