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媒体 +” 带飞的遂溪农产品,藏不住了!

作者 傅晓冰 2025-07-30 11:34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纵深推进的当下,媒体正从信息传播者变身产业赋能者。

近日,广东省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湛江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为湛江各地探索“媒体+”深度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

受访者 供图

对于有着丰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经验的遂溪,媒体与乡村的对话早已奏响。这个被火山土壤滋养的农业大县,积极探索“媒体+”模式,打造“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网红达人”的立体传播矩阵,以传播力打通市场链路、以影响力塑造品牌价值、以聚合力激活文旅动能,联结“田野”与“市场”“乡土”与“城市”的纽带,书写乡村振兴新故事。

媒体+市场

镜头里“拍”出致富路

遂溪的农业优势,藏在火山土壤里,浸在雷州半岛的海风里,这里四季皆有鲜品。但优质农产要变成“致富果”,离不开媒体+市场的“接力”。遂溪县较早融入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借力“国字号电商示范县”优势,以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受访者 供图

“镜头对着田埂,订单飞向全国”是这里的日常。2023年,央视《早间新闻》开启2023年广东荔枝采摘季主题直播,将镜头聚焦湛川河谷“仙品荔”采摘现场,推动当地100多家收购商前来抢购荔枝,收购价较之前有25%以上的增幅;央视专题片《山海拾味·遂溪篇》等特别节目将遂溪的大海馈赠与田埂珍味娓娓道来,让全国观众记住“遂溪好物”的独特滋味。

当直播镜头成为新农具,带货话术变成新农技,直播带货成遂溪新农人链接市场的“金钥匙”。作为国务院农村电子商务激励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百强县、首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遂溪早已摸到电商的“门道”,培育出一批能说会道的“村播”带头人和乡村推荐官,推出预制菜爆款产品达200余种,上架超400个产品于京东平台销售,2024年遂溪甘薯线上年销售额突破4.3亿元。

受访者 供图

线上流量与线下活动的双向发力,让小农户和大市场精准对接。今年3月,遂溪举办广东·遂溪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二届甘薯文化周,吸引线上近100万人次关注,人民日报社等33家媒体到佳淳农业等地调研采风,“遂溪甘薯节”相关宣传阅读量超过2400万次,登上全国热搜榜第14名、广东榜第二名。

如今,遂溪甘薯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0亿元,远销东南亚、欧美,成了国际市场的“香饽饽”。核心品牌“火山红薯”入选“广东十大名薯品牌”,获评“最受大众欢迎的十大广薯”,精品高端红薯最高售价达36元/斤。

媒体+品牌

故事里酿出附加值

藏在深闺的农产,被看见才能被记住。“媒体+品牌”的思路,让遂溪更多农产从“无名之辈”成长为“金字招牌”。

“中国金鲳鱼看广东,广东金鲳鱼看湛江。”近年来,遂溪县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蓝色粮仓”,持续擦亮金鲳鱼特色水产品品牌,有效提升金鲳鱼产业附加值。遂溪金鲳鱼,在2022年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受访者 供图

“金鲳鱼旅游文化节”“首届湛江金鲳鱼海捕文化节”等活动中,媒体记者实地探访、现场连线,用镜头记录捕捞全过程,让全国观众直观感受金鲳鱼的新鲜与活力。随着曝光度提升,遂溪金鲳鱼的名气越来越响,产业附加值也跟着水涨船高。

“推介活动+全媒体直播+媒体采风调研”的覆盖式营销模式,让遂溪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近年来,遂溪县构建“甜美遂溪”品牌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社会参与”,不断延伸农产品品牌价值。13个特色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圣女果荣获首届县域品牌擂台赛十大营销创新品牌。

品牌IP化让农产在社交媒体传播上有了“记忆点”,将农产品打造成一个有温度、有性格、有故事的符号,在故事里酿出附加值。

今年上市初期,遂溪县界炮镇圣女果田头价最高达12元/斤。这背后就有形象IP红帽公主的助力。这个以红蓝色为主色调、融入小红帽怀旧元素的IP,把圣女果的生态属性与乡土故事结合,通过各类媒体传播,成了消费者记住界炮圣女果的视觉符号。

而杨柑镇以阿柑狮IP形象代言人为依托,对镇域农海产品实行统一品牌营销,在产品溯源、包装设计、宣传推广等方面融入IP形象元素,加强品质品牌监管,打造一系列具有较高辨识度的爆款。

媒体+文化

农文旅里激活新动能

当农产品遇上地方文化,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遂溪用“媒体+文化”的实践给出答案:让文化为农产赋能,让媒体为融合造势。

今年夏天,乌塘镇的“仙品荔”火了。2025广东遂溪(乌塘)仙品荔开采活动暨“百千万工程”文旅周火爆全网,通过多平台直播引流超1亿,带动“仙品荔”预售量超7000吨,订单均价突破12元/斤、较去年上涨20%以上,实现广东荔枝营销“第一棒”量价齐升“开门红”。

百万粉丝的肥娟等本土网红田头直播,李小燕等3位世界冠军公益推广,“网聚正能量,赋能百千万——我爱湛江和美乡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当日吸引全国各地荔枝采购商106家,销售量达250万斤,助力“仙品荔”出圈出彩。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农文旅融合,让买产品变成游乡村。遂溪联合广之旅推出主题游,通过媒体发布体验攻略吸引游客,今年荔枝季接待旅行团、自驾游游客超10万人次。游客在采摘鲜果、体验农事的同时,也成了遂溪农产的“口碑传播者”。

特色文体活动借助媒体传播,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具体来看,省级非遗北坡游鱼文化活动当日经济收益1600万元,带动第三产业年经济收益趋近10亿元;县级非遗海上龙舟赛文旅活动促进江洪镇酒店(民宿)增加到近60家。杨柑镇村超“阿柑狮杯”足球联赛吸引约1070万人次观赛、游玩。

聚焦乡村休闲旅游,遂溪将持续打造多元化沉浸式消费场景,举办村超、村BA、赛龙舟等群众文体活动,借由媒体矩阵的广泛传播吸引八方游客,点燃文旅热度,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形成“一串红”的繁荣态势。

一线实践

荔农变“博主”

荔枝成“网红”

一部手机、一个账号,让遂溪县乌塘镇新屋村荔枝林链接广阔市场。荔农们正感受轻量化自媒体的力量,从“卖荔枝”走向“卖乡村故事”。

今年,遂溪县以打造广东首个小红书村——新屋村为抓手,创新“IP引领+全民共创+平台赋能”模式。通过“仙品荔书记”IP建立信任,以培训激活村民潜能,借平台放大流量,用体验延伸产业边界。

让村民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是破圈的第一步。针对村民数字化运营能力薄弱的痛点,遂溪县推出“2天特训+45天陪伴”培训体系,零门槛激发村民创造力。目前,300多名荔农及100多名选调生等组成创作矩阵,开号300多个。

这些账号推出的“仙品荔”种草笔记、短视频,累计流量突破1500万。真实场景化内容打破农产品 “信任壁垒”,让消费者看到了真实的乡村,也拉近了农产品与市场的距离。

流量之外,更重要的是价值重构。依托帮扶资源,遂溪县搭建“采购商+定制+文旅+N”平台,推出“我在遂溪乌塘有棵仙品荔”认养活动,20余天认养荔枝树7800多棵,金额破1500万元,实现从“卖产品”到“卖体验”转变。

观察

“网络强村”

让流量变成农资

今年5月,遂溪县乌塘镇新屋村、草潭镇新建村分别与正能量顶级网红大V、“鲜美湛江”网络推荐官三方签订《网络名人进村联建协议》,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深入推进“网络强村”工作试点,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

此次联建创新构建“流量赋能+品牌塑造+人才孵化”三位一体合作体系。签约三方合作内容涵盖多个维度,涉及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带火乡村文旅、讲好乡村故事、建立联动机制,通过整合村委会的基层资源、网红大V的亿级流量池及推荐官的本土化运营能力,形成“内容生产—流量转化—产业升级”的良性闭环,实现强强联手,让“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

“我们这里的江瑶柱个头大,色泽透亮,可外地客商很少知道。游客来玩了都说好,却很难通过网络吸引更多人来。”新建村党支部书记徐东仔坦言,优质海产和特色文旅就像“养在深闺的明珠”,缺乏走向广阔市场的渠道。新建村计划以“网络强村”建设为核心,借助网红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围绕新建村干瑶柱、海鲜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乡村特色产业品牌。

撰文:南方+记者 傅晓冰

通讯员  吴凤柳

摄影:吴东俊 陈欢

编辑 龚钰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