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荔湾区委网信办“这就是荔湾”系列活动第二场——“寻味西关,品味传承”美食探店活动热力启幕。在荔湾区市场监管局与荔湾非遗协会的支持保障下,美食博主与市民代表组成的寻味团,在吉祥物“慧食猫”的引领下,分两条特色线路探访向群饭店、南信甜品、永利饭店等一众老字号,于舌尖流转间触摸西关美食的非遗密码与匠心传承,解码“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鲜活注脚。
双线寻味
从米其林滋味到百年甜香
本次活动以A、B双线并行的方式,编织出一张覆盖经典粤菜、非遗小吃、百年甜品的西关美食网络。而贯穿全程的“慧食猫”——这面融合“粤”字韵味与美食地标标识的灵动旗帜,既是向导,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西关美食的记忆宝库。
A线:从米其林餐桌到经典收官,粤味层次渐浓
A线的寻味之旅,堪称一场“粤式风味进阶课”。龙津东路上的向群饭店,以32年的坚守交出答卷:招牌葱油鸡皮脆肉嫩,豉油王鹅肠香气袭人,这份连续多年入选“米其林推荐”的实力,让寻味团率先领略粤式家常菜的扎实功底。
午后的吴财记面家,则是一部“活态云吞面史”。作为非遗传承单位,这里陈列的历代制面器具诉说着技艺演变,竹升面的弹牙、云吞的鲜醇、炸云吞的酥香,共同诠释了其连续六年斩获米其林餐盘奖的底气,让“广式云吞面制作技艺”不再是抽象的非遗名词。
当南信甜品的香气在午后四点半飘起,近百年的甜蜜传承在此绽放。新鲜水牛奶蒸制的双皮奶嫩滑如脂,姜汁撞奶暖意融融,近200种甜品里,每一款都是老西关的味觉记忆。
B线:从市井烟火到清凉滋味,体验荔湾美食的本真
B线则从津津菜馆的烟火气中启程。招牌白切鸡皮爽肉滑,蘸上特制姜葱酱尽显本味;脆皮炸大肠外酥里嫩,两道经典小炒让寻味团先尝西关美食的“家常功夫”。
老西关濑粉店的现场演示令人驻足:传承人巧手制作的Q弹水菱角,搭配绵密濑粉与香脆炸鱼皮,这道“非遗濑粉”的质朴风味,让舌尖记住了手工技艺的温度。
四点半的顺记冰室,一碗招牌椰子雪糕送来夏日清凉。浓郁椰香在口中化开,作为老字号的经典味道,成为寻味途中的绝妙调剂。最终,B线汇聚于永利饭店,在龙船蛋挞、糖沙翁等传统点心中,咀嚼老广州的市井记忆。
傍晚的永利饭店,以石锅翅的浓郁、糖沙翁的传统滋味收官。新中式雅致环境中,古朴韵味与美食质感相映,为B线寻味画上圆满句号。
这就是荔湾:非遗与匠心交织,美食里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丰富多样的美食上,更蕴含在美食背后的非遗技艺与匠心精神之中。南信用五次打磨的芝麻糊诠释匠心,吴财记用祖传技艺守护云吞面本味,永利饭店为传承糖沙翁等传统点心而坚守,这些老字号的坚守与传承,正是荔湾美食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
此次双线寻味,串联起向群饭店、南信、永利等老字号的味觉记忆,更让大家感受到了“这就是荔湾”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传统粤菜到嫩滑甜品,从手工濑粉到竹升面,每一口都是西关文化的鲜活表达,每一味都彰显着荔湾的独特魅力。
全程陪伴的“慧食猫”,藏着西关美食的文化暗码。“慧食猫”的粤语谐音,道尽老广对美食的执着;而“慧”字,则是对食材与技艺的极致追求。
此次“寻味西关”活动,以美食为桥,让老字号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慧食猫”引领的不仅是一场舌尖之旅,更是一次对非遗技艺、匠心精神的致敬。在荔湾的街巷里,“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密码,正通过一碗面、一碟菜、一勺甜品,代代相传。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荔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