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广东医科大学组建190余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近4000名师生奔赴全国12个省份44个地市的136个乡镇,立足专业特色,在乡村健康、公共服务、基础教育、特色农业、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开展实践服务。
此外,广东医科大学以“揭榜挂帅”机制,创新启动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该校联动12个学院,立项支持10个挂帅项目,聚焦“思想领航”“百千万工程”“大健康”三大领域,集中优势师资和科研资源,链接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链条,促进社会实践成果转化。
经各学院筛选推荐,广东医科大学有25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脱颖而出,在南方+客户端展示青春风采。一起为青春力量点赞!
为他们点赞!广东医科大学组建190余支突击队奔赴全国一线(可多选) “旗帜飘扬”志愿服务队 “旗帜飘扬”医疗救护志愿服务队 “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 竹蜻蜓服务队 青春筑梦宣讲团 “微尘·心”公益团队 阡陌志愿服务队 瑶蓝志愿服务队 药香康养联盟服务队 悦光志愿服务队 繁枝志愿服务队 海椰志愿服务队 “相约地贫线”三下乡志愿队 筑爱支队志愿服务队 回響三下乡志愿服务队 偶韵新生派志愿服务队 青马第五团支部服务队 附属医院义工幸福银行急救知识巡回宣教服务队 药传志愿服务队 七里香志愿服务队 党心筑梦实践团 颐康医养志愿服务队 行曦志愿服务队 红马甲志愿服务队 薪竹志愿服务队 提交
1.“旗帜飘扬”志愿服务队—广东省茂名信宜市钱排镇
“旗帜飘扬”志愿服务队联动省内外10所高校,共14支高校志愿服务队,于7月上旬,在茂名信宜市钱排镇组织开展实践服务。
本次活动中,服务队在当地组建国旗护卫队,开设国防教育课堂,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开展特色李乡主题彩绘,赋能产业文化发展,并聚焦提升民生服务品质,实施助老关怀、留守儿童帮扶及普及性急救培训,以及开展“绿盾”环保专项行动,助力人居环境美化。
此外,本次实践融入教育帮扶,队员们通过“送教入户”为30户家庭提供一对一学业辅导,并引进多校特色资源,开办了模型车制作、3D打印技术、舞蹈艺术等多种兴趣班,为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搭建成长平台。
2.“旗帜飘扬”医疗救护志愿服务队—广东省茂名信宜市钱排镇
广东医科大学“旗帜飘扬”医疗救护志愿服务队联合该校“旗帜飘扬”志愿服务队以及其他10所高校的14支志愿服务队伍,264名大学生志愿者于茂名信宜市钱排镇开展为期12天的服务。
其间,服务队开展孤寡老人精准帮扶、急救技能培训、非遗文化传承等12项民生项目,服务独居老人、乡镇青年儿童等共9124人次,授课共114课时,涵盖应急救护、红医精神、音乐素养、中国版图知识等10余个板块,指导当地孩童产出中国版图纸浆画60幅、非遗剪纸10幅,总计服务时长约为5000小时。
3.“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盖云顶小学
“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由该校教师张位全于2010年创立,至今足迹遍布贵州、甘肃、西藏、云南、新疆、四川等15个地区,开展帮扶活动。
今年,团队再次踏上征程,奔赴四川大凉山。他们通过特色义教点亮希望、验光配镜关爱视力、家访帮扶深入基层,切实将卫生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带到乡村。累计发放价值10万元的体育、文具、卫生用品等物资,直接帮助了约150人。
4.竹蜻蜓服务队—新疆喀什伽师县
广东医科大学竹蜻蜓服务队跨越5000多公里奔赴新疆喀什伽师县,聚焦当地儿童综合素养提升,围绕“德智体美劳”、医学科普、第二课堂等三大主题为学生开展义教课程,具体包含急救安全,科学小实验AI等课程,同时以“爱国爱党爱家乡”为主题,通过故事分享、红歌合唱等形式,增强学生家国情怀。
针对当地5岁儿童的88%龋齿率现状,团队开设口腔龋齿预防、近视防控、营养饮食等健康知识课程,结合动画与模型演示,如用牙齿模型教刷牙。同时,以情景模拟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处理等技能,助学生掌握基础应急能力。此外,团队还围绕儿童龋齿开展调研工作,力求为当地儿童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5.青春筑梦宣讲团—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龙腋村
广东医科大学青春筑梦宣讲团深入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龙腋村,以“青春点亮乡土,医学筑梦未来”为主题,通过“七彩假期夏令营+青春主播助农忙+银天使光影行动”,助力西连镇实现从“外部帮扶”到“内生发展”。
在当地,团队开展了5次生物化学实验和6节急救理论实操课堂,并广泛传播“共学+共玩+共创”的科学思维与急救素养;开展“兴乡赋能”直播,观众总数达1419人次,收获点赞超9万次,展现了“云端助农”模式在激发乡村活力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以“倾听·记录·珍藏”为核心,走访村中长者,用相机定格老人们的幸福瞬间。
6.“微尘·心”公益团队—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金土村、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
在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金土村,广东医科大学“微尘・心”志愿服务队为30余名青少年开展“守护青春之花”性教育启蒙行动,通过情景剧、互动问答、辩论赛等形式,为孩子们普及自我保护知识等。
同时,团队还开展了“微笑未来”口腔健康计划,队员们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刷牙技巧教学;开展“生命护航”安全守护课堂,围绕防溺水、防诈骗等内容,增强学生暑期安全意识;通过朗诵比赛、配音表演等,帮助学生提升普通话水平;开展“阳光体育,健康生活”体育锻炼活动,通过太极课、八段锦等带领当地孩子强身健体。
此外,队员们还走访了村里48位长寿老人,倾听他们的生活故事,为老人拍摄肖像,记录下珍贵瞬间,并举办了小型绘画、摄影作品展,吸引了100余名村民前来参观。
7.阡陌志愿服务队—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
广东医科大学阡陌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6日至20日赴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系列活动。
活动聚焦当地儿童龋齿高发问题,通过趣味科普讲堂、亲子游园会、情景剧巡演等形式,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提升居民护牙意识。同时,团队将结合民族特色开发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与健康科普融合,设计原创爱牙文化墙,彩绘井盖,并开展饮食结构与龋齿发生率的调研,为当地口腔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8.瑶蓝志愿服务队—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
广东医科大学瑶蓝志愿服务队深入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扎实开展了以助农惠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连南供销助农电商中心”,团队创新性开展电商直播,助力瑶乡特色农产品拓宽销路;在购物广场门口进行义诊,服务城镇居民180人;深入三江镇调研收集500余份慢性病数据,为基层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用实际行动多维度赋能乡村振兴。
同时,团队走访省级非遗传承人工坊、拜访全国第一批优秀瑶医,精心拍摄瑶银和瑶医瑶药的文化宣传片,助力瑶族文化传播。
团队还实地调研当地重要特色农产品基地,前往清香源无花果生产基地查看无花果生长情况,参观“清连瑶蜜”养蜂基地并实操摇蜜过程,助力宣传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
9.药香康养联盟服务队—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遂城街道
广东医科大学药香康养联盟实践团深入遂溪县,开展了一场“健康+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的惠民实践。
团队依托遂溪县富硒土壤适宜南药种植的地域优势,整合“药传”“艾痧”“药韵膳心”三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力量,在当地学校、社区开展多元活动,包括通过中医知识课堂传授耳穴及身体穴位保健知识,义教基础药膳食谱制作原理与适用体质;组织义诊和中医外治疗法服务,提供健康干预;举办中医文化一条街,设置香囊制作体验与义卖、药膳饮品品尝等沉浸项目,其中义卖所得用于公益捐赠,形成良性闭环。
同时,团队将“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调研嵌入活动,借助与老年人接触的场景发放问卷、邀约访谈,根据调研结果动态调整服务重点,让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健康服务更贴合当地需求,还引入“莞香文化”,探讨其与遂溪的关联,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10.悦光志愿服务队—广东省韶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悦光志愿服务队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前往韶关市残疾人联合会,凝聚协作力量,汇聚社会关注,为脑瘫儿童的成长之路增添光亮。
队伍以“康-医-教”三位一体的特色模式作为支撑,协助康复师锤炼肢体力量,陪伴脑瘫儿童进行康复,同时教育孩子从生活技能走向社会融合,并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实时更改教学目标,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队伍还根据脑瘫儿童的特殊性,将艺术治疗融入课程当中,开展音乐会,用五线谱牵起桥梁,跟随着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传递关爱,助力康复之路。
11.繁枝志愿服务队—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
广东医科大学繁枝志愿服务队走进杨柑镇,开展一场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用益识护孩童康宁的实践活动,这也是学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融入地方、服务地方,落实遂溪“双百行动”的具体举措。
团队以墙绘焕新乡村面貌:“古窑新韵”主题再现乡土记忆,火龙果与足球墙绘彰显活力与热情,“长寿村”卡通墙绘传递健康祝愿,孝道主题画定格和睦场景,穆桂英挂帅图传播传统文化。
繁枝游园会还设有多重互动,包括默写传染病特征、健康拼图挑战、疾病狙击套圈游戏,让孩子们化身“健康小达人”。同时,团队在协和小学开展繁枝小课堂,讲解登革热等传染病知识,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
此外,团队开展的健康科普话剧《病毒大冒险》颇受欢迎。其通过角色扮演与道具制作,让健康知识沉浸式入脑。
12.海椰志愿服务队—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
广东医科大学“海椰”志愿服务队深入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开展主题为“健康阳江行”的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在指导教师余倩怡的带队指导下,服务队在阳江镇中心小学设立了义诊点,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血压血糖检测、老年慢性病咨询、基础急救知识培训等服务。本次活动共开展三天,累计服务群众超200人次,发放健康手册300余份,有效提升了老区群众的疾病预防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13.“相约地贫线”三下乡志愿队—东莞南城雅园社区
“相约地贫线”三下乡志愿队深入东莞南城雅园社区及东城台心医院,围绕义教、家访、调研等主题开展实践。
在教师指导下,团队在雅园社区为80余名儿童开设绘本、急救、情景剧地贫科普课堂,并带领孩子们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播撒红色种子,同时,深入4户地贫家庭送上生活物资与学习用品,倾听家长心声并提供心理疏导。此外,团队在开展调研中,回收200份有效问卷,发现筛查率低、宣传不足是该地区地贫防治的主要障碍。
14.筑爱支队志愿服务队—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云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广东医科大学筑爱支队前往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云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启动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社区居民实际需求,通过多元化形式搭建服务桥梁。
活动期间,支队组建专业医疗小队开展义诊服务,为居民提供血压测量等基础诊疗项目,普及常见疾病预防知识。针对老年群体和青少年,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健康养生等主题宣讲会,以生动案例增强宣讲实效。
此外,支队深入社区开展上门访谈,重点关注独居老人、困境家庭的生活状况与需求,并同步发起线上线下调研,收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建议。队员们还拍摄制作科普短视频,内容涵盖健康常识等,助力知识传播更接地气。系列活动切实将关爱送到居民身边,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15.回響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大元村
大元村坐落于山清水秀的九嶷山瑶乡中,村中50余名留守儿童中,不少孩子存在孤独和自卑心理。作为医科大学乐团成员,队员们创新性地开展了“美育心理疗愈课堂”,让孩子们在美育中收获友谊和自信。活动突破传统支教模式,将美育疗愈理念融入乡村教育,将课堂搬进大自然,通过教授简单易学的直笛和有趣的美术活动疗愈童心。
面对音乐零基础的教学挑战,团队设计了“音名萝卜蹲”等趣味音乐游戏,帮助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基本乐理。针对4-6岁低龄儿童,团队还创新采用“游戏+示范”的教学模式。考虑到混龄教学的情况,团队设计了更加普适的美术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然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建立自己对“美”的感受,更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16.偶韵新生派志愿服务队—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巷头社区
广东医科大学“偶韵新声派”志愿服务队与共青团东莞市大朗镇委员会结对,深入大朗镇开展非遗木偶戏传承实践活动。
在指导老师钟家华、张美玲等及特邀导师黄茜的带领下,团队聚焦大朗杖头木偶戏这一省级非遗,向非遗传承人陈伟明学习木偶雕刻、服饰绘制、机关设计及操纵技艺,创排《隐形防线》《除夕》等融合时代元素的新剧目,并在文化广场开展木偶戏展演。同时,通过“品凉茶·谈非遗”活动,让居民在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助力木偶戏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团队还开展了线上线下的调研,了解大学生群体、社区居民对于非遗木偶戏的认识情况,为巷头社区党委和非遗传承人提供数据支持,方便他们更好地进行非遗宣传。
17.青马第五团支部服务队—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
广东医科大学青马第五团支部志愿服务队,是一支由2023年校级“青马工程”培训班第五团支部成员组建的公益队伍,以“红润希望,筑梦飞翔——助力山区儿童健康行动”为核心主题,深耕客家地区志愿服务。
队伍汇聚了一批充满激情与爱心的医学生,将医学专业特色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在义教中,团队聚焦山区儿童成长需求,开设急救科普、红色教育、女童健康等特色课程;在其他实践中,团队结合梅州五华红色资源,组织探访古大存故居、祭扫烈士纪念碑等活动。
18.附属医院义工幸福银行急救知识巡回宣教服务队—湛江市遂溪县北坡镇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义工“幸福银行”急救知识巡回宣教服务队义工深入北坡镇居民区开展急救知识宣传,发放《急救知识宣传页》,为居民讲解基础急救知识,以及发放健康问卷,开展急救知识掌握度调查。
在急救知识宣传摊位,服务队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体验的方式,向居民传授心肺复苏、创伤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居民们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实操练习,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学习急救要领。
19.药传志愿服务队—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大岭山镇
为传承莞香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提升公众认知与健康意识,广东医科大学药传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以“古韵莞香伴,中医薪火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莞香文化传播方面,队伍开展了“莞香鸿韵进社区”活动:通过科普讲堂介绍莞香起源、应用,组织中小学生制作香囊;在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开展“莞香使者”实践,带领游客了解沉香历史与价值,并设计沉浸式寻宝游戏,以趣味形式传播文化。
同时,团队开展药膳文化综合实践摆摊,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讲解节气饮食知识,以及开设莞香启智互动营,融合八段锦晨练、扎染制作等,将中医药知识融入实践。
20.七里香志愿服务队—广东省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
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七里香志愿服务队联合汕尾城区凤山街道团工委,在当地开展公益义诊义教。其间,团队为银湖湾小区老人、香洲社区外卖员、环卫工人等测量血压、血糖,开展手法按摩和超声波仪、筋膜枪放松治疗,联合当地中医馆为居民开展诊疗。
在凤照社区,团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课堂,讲述汕尾抗日英雄、黄旭华院士的事迹,并借互动游戏、绘画等形式厚植爱国情,同时开展防溺水、防火课堂,教授当地孩子们心肺复苏与AED使用。
21.党心筑梦实践团—广东省湛江市经开区泉庄街道海滨北社区
广东医科大学党心筑梦实践团深入湛江市经开区泉庄街道,开展了一场“红医精神+健康服务”双驱行动的生动实践。
团队通过“红色文化赋能、健康医疗科普、基层调研实践”三大板块,助力泉庄街道构建“红色引领、健康同行”的文化振兴新格局。聚焦当地老龄化社区与儿童健康需求,队员们开展红医故事宣讲、急救技能知识宣传、医疗知识科普、义诊服务等活动,惠及居民超500人次。
此外,队员们走进社区,实地调研红色文化传承现状,为儿童量身定制防溺水、毒虫咬伤等科普课堂,同时通过红医课堂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
22.颐康医养志愿服务队—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医科大学颐康医养志愿服务队深入湛江市霞山区建设社区,开展“医养结合——青春助力医养结合模式”项目,为社区居民带去慢性病宣讲、医养结合政策宣讲、手指操、体检义诊服务、温馨陪伴等多彩活动。
通过实地调研,团队了解到当地医疗工作人员对职业满意度、期待和当地居民对医养结合政策的了解度、满意度以及期望等情况,并形成报告,为当地医养结合服务以及医疗体系健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23.行曦志愿服务队—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解放街道民享西二社区
广东医科大学行曦志愿服务队走进湛江市霞山区民享西二社区,开展特殊儿童关爱行动,举办眼科、骨科、皮肤科和康复科义诊活动,传递“早发现,早治疗”理念。
团队以调研破题,20名师生深入走访发现,当地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并不普遍和深入。基于此,服务队开办七彩夏令营活动,希望通过趣味课堂形式让青少年能够正确看待特殊儿童,同时尽早发现自己身体的不适,及时治疗。
同时,团队还启动了多学科义诊,为百余名儿童提供眼、骨、皮肤及康复精准筛查,普及“早发现、早干预”健康理念,以专业温度守护特殊群体成长之路。
24.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苏溪社区
广东医科大学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深入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苏溪社区,开展以“急救下乡,救护民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以未成年人为核心服务对象,同时面向成年人、长者等不同群体,提供定制化的急救技能培训,并通过趣味课堂、绷带实操、心肺复苏演练等形式,让生命救护知识扎根基层。
活动期间,服务队向社区图书馆捐赠原创急救知识绘本,为长者提供八段锦、拍八虚等保健操教学活动,同时开设血压测量等义诊服务,累计开展专项培训20余场,覆盖居民700余人次。
25.薪竹志愿服务队—东莞松山湖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南部片区及北部片区
广东医科大学薪竹志愿服务队来到东莞一线,以“中医药香薪火续,双语传承聚心桥”为主题,开展实践服务。
其间,团队设计了“阴阳寻药传国粹,穴位萌动护童康”“巧手串药香,童趣结杏林”“岐黄学子传国粹,八段功法润新苗”等系列课程,教授当地学生辨认常见中药材、了解中医阴阳五行论,以及学习常用穴位按摩手法,并通过阅读中药故事绘本等培养英语能力。
南方+记者 姚昱旸
实习生 陈浩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