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艘国内货轮“东桂8”轮重载靠泊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码头,标志着该基地向年底实现安全顺利投产目标又迈进一步。
码头作业的热度,映射出湛江工业发展的温度。笔者近日从湛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上半年,湛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两者均创下近年来新高。
规上、规下工业“双轮驱动”,成为湛江经济稳中提速的关键动力。上半年,全市GDP达1811.26亿元,由一季度同比增长3%加快至上半年同比增长5.1%。
从数据上看,工业对湛江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1%。其中,规上制造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引擎”效应持续释放。
走进湛江东海岛化工园区,黄色管道内,来自中科炼化一体化基地的工业用裂解碳正沿着管线快速输送。今年上半年,中科炼化原油加工量、乙烯产量均创新高,投产5年来,实现工业总产值4100多亿元,创造利税1250亿元,其累计效益在中国石化炼化企业中名列前茅。
值得关注的不只是“增长”,还有“稳”。湛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充分展现出产业韧性强、动能后劲足的良好态势。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工业税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速,为地方财政收入提供坚实支撑。上半年,湛江30强工业企业合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成为“稳增长”的压舱石。
与此同时,湛江也在不断夯实产业基底、“中小基底”。
上半年,霞山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获省级认定,成为继廉江小家电、吴川羽绒、遂溪健康生态食品之后第四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湛江已累计培育省级优质中小企业428家,数量排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前列,其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0家,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湛江还推动15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排全省第五位,其中中小企业数量146家,中小企业“蓄水池”潜力十足。
产业跃升,离不开要素流动。眼下,广湛高铁建设进度已超八成,计划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湛江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90分钟交通生活圈”,工业也将与大湾区产业深度协同互促发展。
南方+记者 陈思亮 通讯员 叶修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