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关于基孔肯雅热,官方最新通报→

四会发布 2025-07-23 17:24

关于共同参与“整治环境、防蚊灭蚊”

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的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近期降雨频繁,蚊虫进入快速繁殖期。同时,省内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都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

  我们号召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整治环境、防蚊灭蚊”爱国卫生运动,积极翻盆倒罐、清积水,杀灭成蚊,清除卫生死角和蚊虫孳生环境,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全民齐参与,消除蚊虫孳生环境。

  无积水就无蚊虫。及时彻底清除积水,是防止蚊虫孳生的关键措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托育机构、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要大力弘扬爱国卫生优良传统,积极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有效清理室内外卫生死角和垃圾杂物,清除蚊虫孳生环境。一是室内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或改为沙子种养,勿让花盆托盘留有积水;及时清理厨房、阳台和卫生间闲置容器、饮水机托盘等积水。二是自觉打扫楼道庭院卫生,翻盆倒罐清积水,有效清除蚊虫孳生地。重点排查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树洞、绿化带等地方,及时清理废弃容器、水养植物的容器、轮胎、杂物、塑料垃圾、竹筒等积水;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确需用来储水的水缸应加盖密封。

  二、防蚊灭蚊,共享健康安全生活。

  一是居家、办公场所安装纱门和纱窗,日常要关密;睡觉使用蚊帐,防止成蚊入侵,看见成蚊可使用电蚊拍、灭蚊气雾罐等工具随手杀灭。二是室内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等灭蚊,施药前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0.5~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分钟后,人方可进入室内;灭蚊药物要保存在儿童不易获取的地方,使用后应及时洗手。三是外出做好防蚊措施,出国旅行的居民要随时关注旅行地蚊媒传染病疫情,做好必要防护。如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

  三、出现症状,及早就医治疗。

  市民朋友如果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特别是近期如有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要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

  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享有。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深入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人人动手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蚊虫,群防群控传染病,守护自己及家人健康,共创干净整洁环境,共享健康美好生活。

肇庆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7月22日

基孔肯雅热,

可防可控、无需恐慌,

大家一起来了解!

1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和登革热一样,也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2

感染了基孔肯雅热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1至12天,通常3至7天。

感染基孔肯雅热的患者通常会有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等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斑丘疹,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

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至7天。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以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关节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可持续数天或数月。

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3

感染后如何治疗?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也没有针对性疫苗,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比如使用退烧药缓解高烧,用止痛药减轻关节疼痛,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4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阻断基孔肯雅热疾病传播的核心手段是预防蚊子叮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防蚊”和“灭蚊” 两方面入手:

①及时清理家中的积水,定期倒空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容器里的积水,从源头减少蚊子孳生地;

②在蚊子活跃的清晨和傍晚,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若需外出则穿长袖衣物、涂抹驱蚊剂;

③室内可安装纱窗、蚊帐,使用电蚊拍等物理方式防蚊;

④对于近期计划出境游的人员,出行请及时查看旅游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旅游提醒,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流行情况,做好防护准备尤为重要。

请大家时刻关注疫情信息,

近期有过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的人员,

需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

避免被蚊叮咬,

如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

并主动报告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来 源:肇庆发布综合自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健康肇庆、健康顺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