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足球踢出支教新路!张少蘋率名师团点燃湛江幼教星火

作者 林日清 2025-07-23 22:08

“老师,你不要走!”在湛江市第六幼儿园,孩子们紧紧抱住张少蘋,稚嫩的话语里满是不舍与依恋。这一声声纯真的挽留,是对这位来自广州越秀区的支教老师扎根湛江、倾情付出的最真诚回应。

一年前,广州市第一幼儿园教师张少蘋加入广州—湛江教育帮扶团队,奔赴湛江。作为“广州—湛江学前教育张少蘋支教名师团”团长,她将前沿理念与本土特色相融合,创新设计课程,助力园所发展;她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人”,指导团队屡创佳绩,为湛江幼教注入强劲动力。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广州坚实的后盾与湛江当地开放包容的沃土共同滋养。

当“广州经验”遇见“湛江智慧”

怀揣广州越秀区的先进理念,张少蘋抵达之初便摒弃了单向输出的想法。在广州市教育局、越秀区教育局务实创新精神的指引下,以及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园长于美华提供的强大后援保障下,她确立了“双向赋能”的帮扶路径。

湛江市教育局、霞山区教育局搭建的广阔平台为她创造了深度融入的“主场”环境。她迅速与湛江市第六幼儿园园长陈永贞、市教研室教研员林崑岗以及骨干教师们打成一片。

思想的碰撞点燃了创新的火花。一次研讨中,“谁说水上不能踢球?我们来玩‘水上足球’!”这个充满“湛江智慧”的奇思妙想迸发出来。如何让天马行空的点子落地生根?张少蘋带领团队借助AI创编朗朗上口的足球儿歌,制作生动的活动视频。教研现场热火朝天,老师们一次次蹲在水池边亲身试验,争论着如何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设计游戏,如何平衡趣味与教育目标,如何科学捕捉孩子们在水花四溅中的成长瞬间。

当深化教研需要突破时,林崑岗一语点醒梦中人:“项目式学习不是图热闹,循证教研也不是写漂亮报告。要像挖井,一锹一锹,才能见到真水!”

方向骤然清晰,“水上足球”升华为深度教研主题。团队围绕规则设计、安全保障、观察评估、能力发展等维度,像挖井人般扎实深掘。这个带着咸咸海风味的创新课程,让孩子们在水池里尽情欢笑奔跑,更凝结为省级课题的关键成果,助力湛江市第六幼儿园成功跻身“广东省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培育项目”,成为湛江市8所核心带动园之一。

创新的触角还延伸至本土文化。团队挖掘湛江独特资源,利用AI创编红色儿歌、互动故事,让爱国教育鲜活起来。然而,AI生成内容偶尔出现的错误或形象偏差,犹如一记警钟。

“AI是利器,但老师必须是执剑人!”张少蘋斩钉截铁。她要求所有AI生成资源必须经过严格人工审核,确保内容精准、价值观正确。这份严谨,是守护教育纯净的堤坝,也为本土教师树立了善用技术的标杆。

锻造“带不走”的骨干队伍

“水上足球”体育活动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溅起的水花映着一张张笑脸。水池边上,老师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场欢声笑语的足球活动,内心深受启发:“原来教研可以这样做!课程可以这样活!”

作为名师团团长,张少蘋的目光早已超越一堂精彩的活动课。她深谙支教的核心在于点燃本土教师心中那团火,锻造一支“带不走”的骨干力量。她的策略清晰有力,即搭建平台,赋能骨干,实现“反哺”循环。

她牵头组建了“广州—湛江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学前教育张少蘋支教名师团”,并将其定位为“共学共研特攻队”,积极吸纳了湛江市第六幼儿园陈瑜瑜、湛江市第五幼儿园庞晓雯等一批有热情、有潜力的湛江本土教师。

在前往廉江河唇镇送教下乡时,张少蘋鼓励陈瑜瑜等老师走到台前,与乡镇教师围坐在一起,基于当地孩子的兴趣和场地的实际情况,现场“迭代”方案,共同提炼出可推广的“循证链”。

赋能,在深度实践中闪光。当团队远赴广西柳州三县送教,陈瑜瑜自信地站在台上,展示获奖足球课例《警民一家亲》,侃侃分享如何运用“能力发展对照表”精准优化教学设计。看着她眼中跳动的自信光芒,张少蘋心中暖流涌动。

张少蘋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视为锤炼队伍、辐射区域的绝佳熔炉。她全身心投入,参与策划并实施了覆盖市、区两级的精细化赛前培训体系。从霞山、麻章、吴川的地方赛场,到湛江市级决赛、总决赛的激烈角逐,她组织了超过20场专项培训,内容直击“才艺展示技巧”、“AI辅助教学应用”等前沿痛点。

她不仅亲自担任多场培训主讲,更悉心指导名师团成员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培训者。同时,她多次以资深评委身份坐镇市、区级大赛,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公正的评判护航赛事,其鞭辟入里的赛后点评专题讲座广受赞誉。

心血浇灌,硕果盈枝。在她倾力指导下,湛江市第六幼儿园青年教师和名师团成员在各级教学竞赛与案例评选中展露锋芒,斩获省市区级一、二等奖超过30项。这些昔日的“受帮扶对象”,如今已破茧成蝶,成为推动粤西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如今,张少蘋率领的名师团,足迹早已遍布湛江10个县(市、区),远播至广西柳州三县市乃至新疆伽师,通过60余场优质课例、沉浸式工作坊、专题讲座,惠及师生超6000人次,将教育帮扶的温暖与力量,深深烙印在南粤大地。

撰文:梁译心 林日清

编辑 邓巧月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