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点”承载“大民主”,榕城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作者 吴妍萱;陈憧炜 2025-09-04 15:19

河涌干净整洁,护栏坚固美观;古老街巷焕新,居民笑逐颜开;立法公园里,普法课堂生动开讲;社区网格内,急难愁盼迅速响应……近年来,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在榕城区徐徐展开,其背后,是一个个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在高效运转,是一系列“代表联络站+”创新工作模式所激发的澎湃民主活力。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履职的“主阵地”、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揭阳市榕城区人大常委会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将建好、用好代表联络站作为重要抓手,在代表联络站功能作用发挥上做足了“创新”文章,探索出代表联络站“+古城保育”“+社会建设”“+立法宣传”“+网格治理”等一系列深度融合的工作新模式,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温助力,让民主实践可触可感,让民生福祉惠及万家。

“站”在古城深处 听见民声落地回响

在揭阳古城保育活化工作中,新风社区等代表联络站的生动实践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美谈佳话。“以前担心这老桥不安全,就跟来走访的代表提了一嘴,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好了,河两边还加上了护栏,心里踏实多了!”新风社区的王大爷指着焕然一新的挨面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变化的背后,是新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沈洁如等人大代表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担当。

他们深入街巷,倾听像王大爷这样的居民心声,将“微心愿”凝聚成一份份精准的建议,有效推动了古城保育活化、征拆、东风河截污、玉滘溪防护栏安装、路面硬底化等一系列民生实事,让千年古城在发展中更好保留了烟火气与人情味。

“站”稳民生基点 兜牢社会建设底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榕华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作为省人大社会建设工作基层联系点,将履职焦点对准了“一老一小”、就业保障、底线民生等社会建设的“神经末梢”。代表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困难群众家中,送去的不仅是慰问金、米面油,更是细致的关怀与精准的帮扶建议。“代表常来问问情况,帮我们想办法,感觉有了主心骨。”一名受助群众感慨道。

仙桥街道代表中心联络站通过常态化开展“双联系”活动,三年来累计筹集20多万元爱心款物,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84户,通过组织走访、监督落实,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有效助推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织密了困难群体的保障网。

“站”近立法一线 法治甘泉润泽乡村

让立法更“接地气”,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是东升街道东泮社区代表联络站作为省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单位的重要使命。《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活动直接开到群众身边……据统计,该站共为省、揭阳市人大常委会法规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58条意见建议,在这里,国家立法与百姓日常不再遥远。

与此同时,站点外的乡村立法公园变身开放式“法治课堂”,法律专家用乡亲们听得懂的潮汕话,解读法律条文,讲述身边案例。“这样的普法,我们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村民纷纷点赞。

在砲台社区代表联络站举行的“法润榕城连心桥,代表联户汇民声”活动中,有奖问答环节人潮涌动,“送法下乡”、法治宣传与民意征集有机结合,打通了民意直通立法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还知道了遇到问题应该找谁、去哪儿找。”社区吴阿姨连连竖起大拇指说道。

“站”入基层网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如何将代表履职效能最大化?人大新兴街道工委给出了“代表联络站+网格”的创新答案。通过将人大代表编入社区治理网格,其履职触角得以直接延伸至基层最前沿,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快速高效。上义社区代表林勇波多方奔走,筹集70万元为居民修缮了破损多年的巷道;义和路社区代表林妍接到下水道堵塞反映后,立即协调跟进,迅速化解难题……据统计,该模式推行以来,已有11名代表成功推动解决居民各类诉求23件,代表已成为网格中不可或缺的治理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小站点,大平台。榕城区人大常委会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代表联络站不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更已成为汇聚民智、化解民忧、温暖民心、推进基层治理的民主“前沿阵地”,持续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榕城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民主动力。

整理:吴妍萱 陈憧炜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