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沪产话剧《年龄是一种感觉》在穗首演|视频

作者 黄堃媛;陈文夏;徐子茗;金镝 2025-09-17 23:06
02:52

( 一票难求,沪产话剧《年龄是一种感觉》在穗首演|视频,时长共2分52秒)

 一票难求,沪产话剧《年龄是一种感觉》在穗首演|视频

“年龄是一种感觉,你应该有所期待。”这是话剧《年龄是一种感觉》的结语,随后掌声雷动。

9月16日至17日,《年龄是一种感觉》在广东省话剧院·竹丝岗小剧场连演两晚,是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中首部开演的小剧场剧目。

该剧由作家兼演员海莉·麦克吉创作,2022年在英国伦敦苏活剧场首演,中文版由鲁伊莎执导、孙书悦主演。

这部剧讲述了一位女性从25岁开始到生命终结的故事,用12个人生片段对“年龄”话题进行探索。在2个小时的演出中,由现场观众来抽选剧情,决定哪6个故事会被呈现在舞台上,这种表演形式如同打开人生的盲盒,让演出充满未知与惊喜。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这是我的戏第一次来到大湾区演出,这里的观众对戏剧充满热爱和尊重,很开心广深的观众能喜欢我们这样一个小而美的戏。”鲁伊莎说。

“盲盒”背后,是一场打破边界的观演实验

用“实验”这个词,事实上也贴合了导演鲁伊莎创作时的心态。

当她思考如何把“盲盒话剧”搬到上海的舞台时,国内还未曾出现过这样的形式——由观众来主导演出内容的走向。

这种形式对团队提出了双重挑战:演员需熟记3万字台词、驾驭12段人生故事,技术部门则要在每场演出前快速重组灯光音效。

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剧本中“30+”和老年阶段的故事戳中了她。“我也正处在人生的中段,我对‘30+’的这段人生近况很有共鸣;老年这个阶段的演绎则让我们思考以后的人生如何去走。”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巡演三年来,社交平台上留下了很多网友的repo。有观众红了眼眶:“我突然懂了妈妈当年的沉默,当下就想给爸妈打个电话”。还有观众连续看了三次,就为见证不同选择下的人生走向。

17日晚演出结束后,广州观众刘玉娴眼角带泪,她能清晰地向记者复述出剧中的台词。“剧中女主说,年龄是一种感觉,年龄是一种智慧,年龄是一种我知道什么将会降临的感觉。剧情越至暮年,对生命的一些感受越发让我感动。”作为小剧场演出的爱好者,她这次提前了半个月购票,表示如果有机会自己还会“二刷”。

在广州场的演出中,还有观众发现,主演孙书悦时不时地就蹦出了几句粤语和广普,戳中大家的笑点。

“岭南文化很有特点,粤语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它有着很接地气的烟火气,它所能承载的戏剧能力是很强的。比如最近谢君豪主演的香港话剧《Skylight天色》,正是用语言的魅力打破地域界限,在上海很受欢迎。”鲁伊莎特意解释了融入粤语的巧思。

当观众还在遗憾不能看到12个完整的故事时,孙书悦说:“虽然没有把所有的故事讲完,但人就是这样,没有人能一下了解另一个人所有的一切。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我觉得‘剧场见’是一个特别浪漫的词,我会尽可能每天在观众席中去和观众建立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我特别喜欢来广州演出,这里的观众很愿意跟我交流。”孙书悦说。

首次到广东巡演,提前两周售罄

“我和大湾区好有缘分!”鲁伊莎告诉记者,自己在确定到广深巡演之前,早在4月份就已经购买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和《万尼亚舅舅》在深圳演出的话剧票,也被湾区观众的观演热情深深地感染。

作为国内小剧场戏剧的活跃创作者,鲁伊莎对大湾区的戏剧土壤有着特别的期待。“上海有成熟的沉浸式戏剧生态,北京有厚重的剧场传统,而大湾区的优势在于‘多元’——既有粤语的市井烟火,又有国际化的文化视野。”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她看来,小剧场的魅力恰在于“小而自由”:“有些时候,成本上的制约,反而能让创作者迸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小剧场的形式玩得五花八门。”

她期待,或许未来能看到更多湾区本土原创故事——改革开放的浪潮、代际传承的温度、年轻人的创业梦想,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历史”,恰恰是最动人的戏剧素材。

“《年龄是一种感觉》这部剧的票在两周前就已经售罄,很火爆。”广东省话剧院院长鞠月斌对这部作品“票房大卖”并不意外,“观众对上海的小剧场、对这部作品、对主演孙书悦的认知程度都催生了我们这个票房大卖的情况出现,所以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也说明我们广州观众是很接受小剧场的这种系列作品。”

演出结束后观众不舍离去,留下与主演合影。受访者供图

演出结束后观众不舍离去,留下与主演合影。受访者供图

他也提到,在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及第二届广东省黑匣子戏剧周中,广东省话剧院原创的实验剧《封锁》也将在竹丝岗小剧场上演,值得期待。

采写:南方+记者 黄堃媛 徐子茗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陈文夏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通讯员:梁钰玲

编辑 余佩 张会玲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