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午后单少。骑手小张将电瓶车稳稳驶入专设的“骑手车辆停放区”,轻快地走进小区。物业服务区内,放置着几张整洁的桌椅,服务台上充电插座齐备,一旁的爱心药箱里放着各类应急医用品。小张坐下歇脚,手机也同步充电。偶尔遇见同行,彼此寒暄几句,氛围轻松。他不禁感慨:“过往只能在便利店门口将就着等单,如今好多小区都设了固定的休息区——这场景,以前想都不敢想。”
今年2月以来,新会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骑手代表、物业公司等多方开展座谈,共同勾勒“骑手友好小区”的建设蓝图。同时,由新会区委组织部、新会区住建局、新会区市场监管局、会城街道办以及社区干部、专职工作者、物管代表、社工机构等组成的调研团队,专程赴深圳调研学习骑手友好生态城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在深入多个小区实地考察、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反复沟通的基础上,最终制定出“骑手友好小区”建设方案。
今年6月,“骑手友好小区”于珑城半山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动,率先在江门全市探索末端服务群体关爱与社区治理融合的新路径。
聚焦需求,五项服务暖人心
新会区众多小区积极响应建设“骑手友好小区”的号召,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备了五项基础服务设施:骑手临时休息区配备座椅及免费饮用水、骑手共享卫生间在特定时段向骑手开放、骑手临时车辆停放区专用区域、应急充电设备、应急药物等,让穿梭于楼宇间的骑手们有个“歇脚地”、能“喝口水”、可“充会电”。
骑手小刘感慨道:“以前送单时只能在小区门口随便停车,还不敢走远,生怕耽误时间。现在有了专门的临时停放区,心里踏实多了。”另一名正在休息区给手机充电的美团骑手也补充说:“这里不仅能接水、休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关怀,特别温暖。”
各小区还创新设置了楼栋速递指引图,清晰标注楼栋号、单元分布及最佳路径,大幅提升配送效率,减少了骑手因找路产生的时间消耗。
多方共建,微服务促大治理
“骑手友好小区”的建设汇聚了多方力量,通过一系列细致措施为骑手提供便利,不仅赢得了骑手群体的广泛好评,也获得了社区居民的理解与支持。不少业主反馈,专用停车区与清晰的楼栋指引使小区秩序更规范、服务更具人文关怀。
新会区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次充满温度的探索。我们致力于从细微处改善骑手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尊重与关怀,同时也推动物业服务提质升级,营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御凯名都物业公司代表补充道:“骑手与物管一样,都是为业主服务的重要力量。我们愿为骑手营造更轻松、愉悦的送餐环境。”
打造“骑手友好小区”,是新会区以“微服务”推动“大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一个个小区的“友好化”升级,逐步织密民生服务网络、提升城市文明温度,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建共享新格局。让每一份奋斗都被看见、被尊重,让整座城市的奔跑更加有力、也更有温度。
接下来,新会区将在试点小区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标准,推动更多住宅小区加入“骑手友好小区”建设,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让这份温暖与尊重传递给更多为城市便利默默奉献的“奔跑者”。
撰文:黄绍侦
通讯员:林美欣
图片:新会区委社会工作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