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轨为尺,铁龙飞驰。
9月14日,龙龙高铁梅龙段(下称“梅龙高铁”)迎来全线开通运营一周年。这一年,梅龙高铁表现可圈可点:截至9月14日,累计到发旅客突破800万人次,成为粤东北地区的民生线、旅游线和发展线,成为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高铁来了,缩短的是时间,拉近的是距离,收获的是便捷与舒适、机遇和发展。不仅沿线群众生活方式有了不少新变化,生活质量上了新台阶,更让梅州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梅龙高铁成为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龙高铁成为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画出便捷圈
铺就互联高速路
“梅龙高铁修到了家门口,这一年来进货方便了不少,还可以和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家住梅州兴宁的吴女士做服装生意十多年,每周要到新塘进货,她告诉记者,以前坐火车再坐汽车要6个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很方便。
梅龙高铁开通,使得梅州至广州、深圳的最快旅行时间缩至91分钟和108分钟,大幅缩短了梅州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促进了粤东北地区与大湾区主要城市“2小时经济生活圈”的形成。
梅州西站候车厅内人头攒动,市民游客排队通过闸机。受访者供图
梅州西站候车厅内人头攒动,市民游客排队通过闸机。受访者供图
过去一年,“2小时生活圈”实实在在改变了许多梅州往返广深务工人员的生活方式。动辄五六小时的漫长旅程被更短时间的高效通达所取代,“双城生活”模式日益普及。
“我是湖南岳阳人,在梅州工作,在深圳安家十多年了。梅龙高铁开通了以后,坐高铁两个小时左右能到家,省出了许多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广东畲穗丝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商务负责人潘明说,“到了周末,孩子们还可以过来领略一下梅州的风土人情,品尝畲江特产。”
“回家的路更近、更便捷了。”在深圳工作的张先生是梅州五华人,对他来说,梅龙高铁开通后返乡路不再漫长,不仅车程大大缩短,连进高铁站都省了不少事,“过闸机快得很,几十秒就能搞定。”
张先生口中的快,藏着梅龙高铁沿线站点的巧思。一年来,梅龙高铁各沿线站持续优化服务水平,其中五华站、兴宁南站引入“检票验票一体”智能闸机系统,旅客通过时间缩短至30秒内,进站效率提升40%。
开通一年来,梅龙高铁运输组织平稳有序,服务保障持续优化。一年来,日均到发旅客超2.2万人次,单日最高开行动车组列车达64列,缓解了过往节假日一票难求的情况。
除此之外,梅龙高铁开通这一年,广州东站到广州南站环线高铁同步开通,沿线市民分段乘车,坐高铁变成像坐公交一样方便。来自香港的旅客李先生说:“现在节假日回家走访亲友都非常方便,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仅需2个多小时就能抵达梅州老家。”
激活文旅圈
擦亮苏区新名片
今年8月,一场汇聚诸多港星的“梅”好时光演唱会在客都梅州开唱。当晚演出嘉宾、首次来到梅州的歌手容祖儿、洪卓立等人直言:坐高铁2个多小时,原来梅州离香港并不遥远。
一年来,梅龙高铁为梅州旅游业焕新带来的作用不言而喻。
梅龙高铁开通后的首个国庆假期,梅州累计接待游客201.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49亿元。携程数据显示,梅州是当年国庆假期广东旅游订单增长最高的城市,日均增长率同比上涨49.3%。全市主要景区和酒店接待游客88.48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39.7%。梅州也积极探索“高铁+文旅”发展新模式,159场“梅好时光 醉美客都”系列活动涵盖了非遗展演、百姓舞台、文博展览等内容,妥妥接住了这波“泼天的流量”。
今年9月,十五运会男子足球首个竞体项目U16组决赛阶段在五华县惠堂体育场火热进行。作为本次赛事的承办地,五华凭借深厚的足球底蕴与专业的赛事保障,为全国球迷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青春足球盛宴。
十五运会男子足球赛事在梅州五华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十五运会男子足球赛事在梅州五华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而梅龙高铁在为赛事举办提供重要交通保障的同时,也将赛事带来的热度延伸到赛场之外。
从梅龙高铁五华站出来,游客只需沿着满是田园风光的138乡道行进数公里,即可抵达清代武状元李威光故居所在地——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
这是一座建于清朝初期的“三堂四横屋一围龙”客家大宅,其隐身于民居和稻田中已有300余年,目前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修旧如旧的李威光故居内,不时有游客前往参观打卡。
“以前都不知道梅州有武状元,现在李威光故居复原的练武石、展示的关刀和官帽等文物,让我真切感受到先辈‘书要读、拳要练’的气魄。”游客小张和朋友在观看比赛之余,还游览了李威光故居及五华的其他景点。
记者从五华当地了解到,自梅龙高铁开通以来,作为“球王故里”和“足球之乡”,五华在各项足球赛事举办期间,均有大批球迷将高铁作为交通工具前来观赛,并带动吃鱼生、泡温泉等文旅消费,与当地非遗五华提线木偶戏、热矿泥等特色旅游项目结合,共同为游客提供多元游玩体验。
梅龙高铁是粤东地区的民生线、旅游线和发展线。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龙高铁是粤东地区的民生线、旅游线和发展线。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扩大合作圈
唱响振兴协奏曲
巧借高铁来,打好投资牌。
对梅州来说,借力高铁开通运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过去这一年也随之而来。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梅州市GDP增速位居广东省首位,高铁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距离五华站不远的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看好梅龙高铁开通带来的便利,该公司正在紧锣密鼓谋划建设二期项目,在五华加大投资、扩大生产。
“我们继续加码看好五华,再投资1.5亿元建设二期项目,预计今年可建成投产。”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涌君认为,高铁开通有利于人才、物资、信息、技术等各项要素流动,对企业发展是大利好。
“高铁开通后,梅州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招引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梅州产业深度嵌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让‘高铁效应’转换为‘发展引擎’。”梅州市商务局招商科科长陈晓斌说。
位于梅州综保区内的梅州市麦威科技有限公司,此前看中了梅州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综保区的政策优势,到梅州投资发展,以生产和出口销售液晶电视机、液晶显示器为主。梅龙高铁开通的这一年,也为公司带来了技术革新和拓展市场的机遇。
“高铁开通后,我们可以从一线城市吸引更多人才到我们这工作,员工也方便前往大湾区,比如去广州、深圳、东莞交流学习,到粤港澳大湾区跟客户开展商务洽谈也更方便了。”梅州市麦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支远翔说。
“高铁的开通显著改善梅州对外交通条件,极大提升梅州区位优势,梅州与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有效带动梅州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高质量打造苏区融湾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马原说。
高铁站工作人员为旅客提供帮助。受访者供图
高铁站工作人员为旅客提供帮助。受访者供图
■延伸
优化流程 保障高铁运营
2024年9月14日梅龙高铁开通后,迅速成为热门线路。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压力,梅龙铁路有限公司与相关运输企业紧密协作,加强客流动态分析与预判,精准识别热门方向和高峰时段,科学增投运力,优化列车开行方案。
梅龙高铁沿线各车站全面优化旅客乘降组织流程,设立“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专用通道,提供爱心服务和便捷出行条件。同时,持续加强车站环境保洁、空调供应、饮用水保障等基础服务,确保旅客出行舒适、便捷、安全。
在服务方面,梅龙高铁各站持续优化运营模式与服务水平。车站采用“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三线结合的开行方案,精准投放运力,有效应对客流变化。兴宁南站、五华站引入“检票验票一体”智能闸机系统,旅客通过时间缩短至30秒内,进站效率提升40%。梅州西站通过优化进站流程、加开安检通道,将旅客平均进站时间压缩至8分钟,智能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35%。
同时,车站积极打造“客都”服务品牌,增设文化墙与书香驿站,营造温馨候车环境。梅州西站“客都”服务队联合志愿者与党员突击队,为重点旅客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一年来,累计完成重点旅客预约服务单556单,帮助旅客寻回遗失物品1108件,收到表扬工单60余次、锦旗15面。
下一步,梅龙铁路有限公司将进一步总结运营经验,统筹线路与装备资源,不断优化服务措施,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重点做好国庆假期运输保障工作,加强运力调度与客流组织,确保关键时期运输安全、有序、高效。随着路网布局不断完善,梅龙高铁将继续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为旅客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出行体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铁路力量。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何苑妮
通讯员 安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