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藏着民生温度,更关乎发展精度。
作为龙岗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实践地,横岗街道深耕精细化治理,各社区立足实际探索“一社区一品牌”,让治理效能直抵群众需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即日起,南方+推出《党建引领横岗精细化治理创新实践录》专栏,聚焦横岗街道基层治理的鲜活案例与最新成果,解码其以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横岗方案”,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四联社区位于龙岗区横岗街道北部,辖区面积5.93平方公里,管辖人口59971人。作为一个农城化社区,所辖范围多为老旧城中村、出租屋和工业园区,人员流动大、管理难,且辖区内有多个城市更新项目正在推进。社区面临矛盾类型多元化、调解资源碎片化、城市更新风险突出的问题。
四联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矛盾热力图”精准导航、“红色专家顾问团”专业赋能、“红色观察员”前哨预警,构建起“发现—分流—调处—巩固”全周期闭环,为城市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四联样本”。
一图览全局:矛盾热力图让调解长上“千里眼”
每天早晨,四联社区网格员都会准时出现在各自片区,出发前,他们会在睦邻和事站先查看昨晚更新的“矛盾热力图”:红色磁贴代表高风险、黄色代表需关注、绿色代表已平稳。颜色一目了然,路线也提前规划——先去红色最密集的旧改区域,再绕到黄色预警的劳资纠纷现场,最后把绿色区域作为机动巡察。 “过去凭感觉跑,现在看图跑,效率至少翻一倍。”网格员笑着说。
地图背后,是一本本红心睦邻和事站记事本的记录和红色观察员们通过现场持续巡查发现的各条线索汇成的“民情数据库”。
红色观察员叶猛君翻开记事本,密密麻麻记录着:4月9日,连头坑群众反映该楼栋存在飞线充电;4月23日,连头坑三巷群众反映楼道堆满杂物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每页都有标注清晰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纠纷事件,便于实时跟进和后续回访。
这些登记信息与红色观察员汇聚的各条线索与矛盾热力图实时联动。简单矛盾,红色观察员现场劝解;复杂纠纷,记事本上的编号直接流转到“和心室”,实现矛盾“发现—记录—分流—化解”闭环管理。
最强大脑:红色专家顾问团让“外行调解”成为过去时
旧改拆迁、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家庭纠纷等方面的调解既需要法律条文,更离不开心理干预和行业规范。
四联社区党委打破了传统路径,面向全区发布“招贤榜”,把执业律师、心理医生、企业专家、职能部门及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士请进调解阵地,组建红色专家顾问团,在专业领域、技术标准、法律依据等各方面提供相关指导,为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过去遇到复杂纠纷,常常只能依赖行政力量层层请示,既耗时又难以让各方信服;如今顾问团一到,用数据和条文说话,让‘谁专业谁拍板’成为新共识。”
今年6月,华贸工业园区一名工人在施工时不慎跌下人字梯,造成右跟骨粉碎性骨折。项目存在分包关系,企业、包工方、施工人员三方现场各执一词:企业称“合同写明安全自负”,包工方指“工人施工过程自己操作不当导致掉落”,施工人员则辩“施工时间内从事施工作业属于工伤”。由于责任链条交织,社区调解室一时难以给出权威划分,赔偿谈判两次“搁浅”,矛盾随时可能升级。
红色专家顾问团接到“加急单”后,立即启动“法律会诊”:罗律师连夜调取相关法律条文,明确“包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负有最终安全责任”,短短几个小时,律师顾问便出具了责任分配与赔偿方案建议:企业承担40%,分包承担45%,工人自身承担15%。通过专业的解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责任划分,得出了一个让三方都信服的方案。
“专业报告一摆,大家心里都有了秤。”企业负责人在调解会上当场签字,赔偿款当天到账。工人吴某感慨:“原以为要打一年半载的官司,结果社区里就有能解决问题的‘最强大脑’,当场拿到赔偿款。”该案例也被我社区列为工伤类案件处置典型,实现了“调解一件、教育一片、规范一行”的综合效应。
前哨鹰眼:红色观察员把风险化解在“冒烟”之前
年逾半百的老党员刘万喜,是队伍中的“定心丸”。他凭借丰富阅历和沉稳耐心,在交通疏导中被称为“交通管家”。
在市场周边,他不仅是疏导交通的志愿者,更时刻留意着因抢道、停车等问题可能引发的口角。凭借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信任感,他常常能在冲突萌芽时就介入调解,几句暖心话、一个合理的建议,便能让双方握手言和,就地化解了许多可能升级的小矛盾,完美践行了“红色观察员”就地调解简单纠纷的职责。他常说:“穿上这红马甲,既是服务,也是‘站岗放哨’,能为邻里和睦、出行顺畅尽份力,心里踏实。”
作为志愿者队伍的新生力量,年轻的周靖松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他对道路和人群流动有着职业赋予的敏锐观察力。在地铁站C 口引导非机动车停放时,他不仅规范摆放,更善于发现潜在的秩序风险点:如共享单车堆积可能堵塞通道、人车混行易生碰撞等。他会及时进行疏导调整,并将观察到的系统性隐患或难以现场解决的矛盾点,通过“红色观察员”的信息渠道快速反馈给社区调解中心,为后续的集中整治和管理优化提供了宝贵线索,体现了观察员“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的关键作用,展现了青年党员反哺社区的责任担当。
蒋忠莲则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耐心,成为化解纠纷的“贴心人”。在巡查中,她尤其关注老人、孩童等群体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地铁站口、楼道院落,她用关怀安抚情绪、化解误会。面对巡查中发现的居民间小摩擦,她总能春风化雨,让矛盾现场进行调解处理;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则及时反馈给社区调解中心,为“红心睦邻和事站”后续的专业调解提供第一手信息,成为连接居民与社区调解中心的重要桥梁。
“一张图看清矛盾在哪,一本笔记记准群众所需,一支专业团队给出最优解。”四联社区党委书记温燕辉在纠纷调解工作复盘会上总结道。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红心睦邻和事站项目推行以来,四联社区共受理信访案件114宗,涉及166人,累计涉及金额超3000000元。其中包括成功调解拖欠工程款纠纷、企业工伤纠纷、房屋租赁纠纷等重大案件。从“吵到打”到“坐下聊”,从“群众上访”到“干部下访”,四联社区用“红心调解”把治理精度拉到米级,把服务温度做到心坎,让“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真正变成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实景。
策划:唐敏
统筹:苏小冬 胡正
南方+记者 刘越亚
通讯员 陈澍博 邓露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